矽谷巨頭豪賭川普,卻在成為貿易戰輸家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理查德·沃特斯(Richard Waters)週四發文稱,在川普贏得美國大選後,矽谷科技巨頭們紛紛拉攏川普,希望藉此謀取商業利益。然而,川普對於全球貿易體系的攻擊,可能會讓這些在全球化時代成長的巨頭們成為輸家。

蘋果手機供應鏈正受到川普關稅衝擊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過去一周,矽谷對於川普的豪賭似乎正在迅速崩盤。川普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攻擊重創了複雜的電子供應鏈,導致蘋果、英偉達和特斯拉等公司躋身最大受害者之列。這種可能帶來毀滅性影響的關稅即將加徵到配備GPU的電腦系統上,而這些GPU正是推動人工智慧熱潮的晶片。可以想像的是,最先進AI模型的訓練可能會被迫轉移到美國以外。
川普暫時叫停了關稅,這引發了一波巨大的反彈行情,推動蘋果、英偉達和特斯拉的市值增加了1兆美元。但是,週四科技股再度承壓,這提醒人們,這場貿易動盪背後的問題仍然完全沒有解決。
美國科技業是在全球化時代成長起來的,並深受全球化影響。對於該行業的一些科技領袖而言,與「MAGA」陣營捆綁在一起似乎是冒險之舉,因為該陣營的本土主義和孤立主義本能,與科技行業的許多利益存在直接衝突。
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最直接受到貿易戰威脅的電子產品供應鏈範疇。世界各國對數位市場的開放准入,以及資料的自由跨境流動,是美國在消費級網路和雲端運算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關鍵原因。例如,美國在資訊與通訊技術服務的貿易順差在2023年達到了300億美元,在所有數位化交付服務的順差帶來了2,670億美元的淨收益。
這還不算美國科技公司從海外銷售中獲得的巨額利潤。這些利潤並未被納入官方貿易數據之中,例如蘋果在中國銷售iPhone所獲得的利潤,Google在歐洲的搜尋廣告收入。貿易危機使這些收入成為顯而易見的報復目標,這種風險在未來任何貿易緊張局勢中都會再次出現。
科技業的其他一些利益,也與將川普送入白宮的MAGA運動背道而馳。矽谷長期以來一直受益於能夠招攬全球最聰明的電腦科學家。但今年早些時候,馬斯克(Elon Musk)與MAGA運動倡導者代表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之間就移民問題爆發的公開爭執,再次提醒人們這個問題遠未塵埃落定。
此外,矽谷對於川普最具爭議性政策的支持,可能對其至關重要的「軟實力」造成衝擊。特斯拉因為人們對於馬斯克的抵製而銷售受損,這或許是一個極端案例,但它清楚地表明了與川普結盟所帶來的代價。
這些科技大佬相信他們能夠引導川普為自己謀利,川普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也讓他們多少感到一絲「賭對了」的欣慰。但是90天的關稅暫停鍵,並不能解決引發這場危機的根本問題,也無法阻止已發生事情所帶來的長期傷害。
或許最嚴重的是,川普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抨擊很可能會削弱美國作為盟友和合作夥伴的長期信任。矽谷的國際客戶將會尋求減少那些被認為對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的美國技術的依賴。
歐洲早已在尋找方法,培育能與美國主導的雲端運算基礎設施相抗衡的替代方案。中國也一直希望打破美國主導的全球技術標準體系,試圖以更有利於本國科技企業的替代方案取代。未來,隨著傳統美國盟友尋求技術供應的多元化,這類替代設備將會有更廣大的國際市場。
那些支持川普的科技業老闆和投資人無疑會自我安慰,認為自己的豪賭仍然是正確的。如果是民主黨政府上台,美國政府可能會用監管束縛他們,使他們更難超越中國。
或許,即使沒有川普的挑釁,一個更分裂、對抗性的世界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這種假設性說法毫無實際意義:不管怎樣,這是他們一手促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