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撞車前2秒發警報誰都反應不了輔助駕駛緊急處置納入駕考
近日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長田豐公開表示,應透過法規強制要求自動駕駛系統在極端場景下必須執行特定的安全操作。依照這位專家的說法,首先需建立適配智慧駕駛的技術安全標準,特別是在極限工況下的強制安全措施;其次要推動交通法規體系變革,強調不能用馬車規則管理汽車。

「第三層面則指向社會安全教育體系重構,建議將輔助駕駛緊急處置納入駕考範疇。”
針對小米SU7爆燃的時間,田豐也坦言:「碰撞前2秒左右報警,我們任何人都反應不過來」。
技術標準層面,國際通行的智駕系統接管緩衝期普遍設定為10秒以上。但田豐指出,目前多數車企的智駕系統都未達標。
目前毫米波雷達150-200公尺偵測距離與雷射雷達300-500公尺的技術差異,直接決定了危險預判的時間窗口差異。系統如何給駕駛者去爭取出10秒的緩衝時間?
田豐指出,一是要靠比較領先的傳感器,不光是有攝像頭,還要有光達;二是算力層面要快。
“”就如同人要去考相應的駕照一樣,配備智駕系統的車也要去考“駕照”,這樣才能夠保證安全的底線。 」田豐說。
「現在很多對自動駕駛的訓練其實都是用的開源數據,每一家可能訓練的數據體積都不太一樣,但是不論訓練多少,其實最終都會碰到不認識的場景,這個世界是非常複雜的,因此需要國家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