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本土電動車受川普政策雙重打擊紅州恐陷經濟震盪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對進口整車及零件徵收25%關稅,這項政策在汽車產業引發震盪。製造商與經銷商深切擔憂:目前均價約4.8萬美元的汽車可能面臨高達1萬美元的漲價。川普表示對價格上漲並不擔憂,並稱此舉「值得」以推動美國製造業。但關稅政策的一個較少被討論的後果是:它將重創美國本土汽車產業中正在興起的領域——電動車。

川普曾誓言廢除拜登的標誌性《通膨削減法案》,除進口關稅外,還威脅取消電動車購買者稅收抵免。雙重打擊可能扼殺電動車需求及相關就業。
不過部分車企可能安然無恙,尤其是特斯拉。特斯拉去年在美售出的60萬餘輛特斯拉均產自加州或得州工廠,它較多在美自主生產零件(從座椅到馬達)。特斯拉CEO馬斯克本人承認對特斯拉影響“不容小覷”,但高本土化率意味著特斯拉關稅支出更低。
另一方面,共和黨人將取消電動車稅收抵免視為「為川普減稅計劃騰挪資金」的管道。在拜登支持電動車的所有措施中,稅收抵免是政府付出成本最高的一項。哈佛大學研究預估,廢除該政策將在十年內節省1,680億美元。
但問題在於,若取消被多數電動車買家使用的稅收抵免,產業將承受雙重打擊,導緻全美數十個紅州選區經濟動盪。普林斯頓大學3月研究預測:若取消稅收抵免,2026年及之後美國本土開業的電動車/電池工廠將無存在必要-屆時電動車需求將無法支撐這些產能。
美國國會的共和黨人正被密切關注這些工廠。原因是:多數美國電動車/電池供應鏈工廠位於其選區-中西部及東南部農村或遠郊地區。
目前,共和黨人正從「立即廢除」轉向「逐步取消」稅收抵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