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0萬年的旅程這顆「泥球」照亮了哥斯大黎加的夜空
2019 年,一顆神秘的「泥球」隕石在哥斯達黎加空爆炸,將稀有的富含水的岩石散落在叢林各處。科學家急忙打撈出27 公斤這種令人驚嘆的隕石,發現其中一些表面呈現彩虹色藍色。這次事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僅是因為隕石的美麗,還因為它們驚人的強度和原始狀態——它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百萬年前,深入小行星帶。
研究人員現在認為,阿瓜斯扎爾卡斯是早期太陽系未被觸及的一塊罕見碎片。
2019 年4 月,罕見的原始隕石墜落在哥斯大黎加北部的阿瓜斯薩爾卡斯鎮附近。在《隕石學與行星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描述了這一事件,並挑戰了所謂的「泥球」隕石易碎的普遍假設。
SETI 研究所和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流星天文學家彼得·詹尼斯肯斯說:“我們找到了27 公斤的隕石,這是自1969 年類似隕石墜落在澳大利亞默奇森附近以來,最大的隕石墜落。”
默奇森隕落發生在人類首次登月僅僅兩個月後,當時科學家正在積極分析月球樣本,並渴望從太空研究其他岩石。
「發現阿瓜斯扎爾卡斯隕石對人類來說是一小步,但對隕石研究來說是一大步,」哥斯達黎加聖何塞大學地質學家杰拉爾多·索托(Gerardo Soto) 轉述尼爾·阿姆斯特朗的話說道。 “自那以後,已有76 篇關於這顆隕石的論文。”

具有不規則表面特徵的阿瓜斯扎卡斯隕石。這塊重146 克的隕石由麥可法默借給布塞克隕石研究中心。圖片來源:亞利桑那州立大學/SETI 研究所
詹尼斯肯斯與索托聯手調查新的墜落事件。
「阿瓜斯薩爾卡斯隕石坑的倒塌在哥斯達黎加引起了轟動。在過去的150 年裡,沒有任何火球像在哥斯達黎加地面上發現的石頭一樣被廣泛報道和發現。」索托補充道。
研究團隊對攝影機拍攝的畫面進行分析後發現,這塊岩石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從西北方向以每秒14.6 公里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層碰撞產生的強烈熱量使大部分岩石融化(燒蝕),但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沒有碎裂的跡象。
詹尼斯肯斯說:“它深入地球大氣層,直到殘存的質量在距離地球表面25 公里的地方破碎,發出明亮的閃光,被軌道上的衛星探測到。”
大自然對這顆隕石十分仁慈,它的墜落正值哥斯大黎加一個異常漫長的旱季結束時。
「阿瓜斯扎爾卡斯隕石坑產生了一系列令人驚嘆的熔殼隕石,它們的形狀各異,」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布塞克隕石研究中心的合著者兼隕石學家勞倫斯·加維說。 “有些隕石的熔殼呈現出美麗的藍色虹彩。”
許多石頭落在相對柔軟的叢林和草地上,沒有破碎。研究人員對許多岩石因燒蝕而形成的不尋常形狀感到驚訝,它們沒有二次碎裂造成的相對平坦的表面。
“其他此類隕石通常被描述為泥球,因為它們含有富含水的礦物質,”詹尼斯肯斯說,“顯然,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很脆弱。”
研究團隊現在認為,阿瓜斯扎爾卡斯之所以堅固,是因為它避免了太空中的碰撞,而且沒有許多隕石所具有的脆弱裂縫。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宇宙化學家基斯·韋爾滕(Kees Welten) 說:“這塊岩石最後一次經歷的碰撞是在200 萬年前。”
他和他的團隊測量了這塊岩石從一顆較大的小行星上脫落後暴露在宇宙射線中的時間。
“我們知道其他類似默奇森隕石大約在同一時間斷裂,而且很可能是在同一事件中斷裂的,”韋爾滕說,“但大多數斷裂的時間都要晚得多。”
研究團隊確定這塊隕石撞擊地球大氣層時的直徑約60 公分。根據隕石穿過大氣層的路徑,研究團隊將隕石追溯到小行星帶。
「我們可以斷定,這個物體來自小行星帶低處的一顆較大的小行星,很可能來自其外圍區域,」詹尼斯肯斯說。 「脫離後,它花了兩百萬年的時間才擊中地球這個微小目標,在此期間,它一直避免著破裂。”
由於岩石堅固且以陡峭的角度墜落,其質量的很大一部分保留到了地面。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