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完成全球首例基因編輯豬肝臟移植人體,我們快用上豬器官了嗎?
倫敦時間2025年3月26日,中國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研究團隊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論文,報告世界首例將基因編輯豬的肝臟移植到腦死亡人體內的成功案例(於2024年3月完成),將有助於解決移植器官短缺問題。研究團隊表示,該研究首次探討了「基因編輯豬-人」肝臟異種移植的可行性,在科學理論創新、核心技術攻關、軍事醫學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原創性突破。

Nature線上發表國際首個基因編輯豬肝臟人體移植研究工作,西京醫院竇科峰院士為論文的通訊作者,陶開山教授為第一作者,王琳教授、董海龍教授為共同通訊,楊詔旭副教授、張玄醫師、張洪濤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
繼此次試驗後,該團隊於今年1月7日又成功進行第二例豬-人肝移植試驗。有別於第一次未移除人肝只是嘗試將豬肝臟移入人體,這次是以原位替換方式(即移除患者肝臟)將豬肝臟植入了腦死患者體內。
放眼全球,從去年11月以來,已先後有3例成功的基因編輯豬腎臟移植給腎病患者的案例,前兩例由美國科學家完成,第三例同樣由西京醫院完成,目前患者皆生存良好。
面對豬-人異種器官移植的頻頻捷報,人們不禁要問,這些進展是否預示著人類離用上豬器官維持生命甚至更高生活品質的日子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了?
眾所周知,器官移植是許多衰竭性疾病(如心臟衰竭、腎衰竭等)治療的根本方法,隨著技術進步使臨床效果更為理想,但同時也面臨一個巨大難題,就是供需不平衡。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每年捐贈器官只能滿足10%左右待移植患者的需求,大多數患者只能在器官等待過程中離開這個世界。面對這個難題,科學家設想了許多策略,如曾被寄予厚望的幹細胞移植,但這項方案至今仍未能解決許多瓶頸問題。異種移植因此成為另一個重要選擇。
所謂「異種移植」就是不同物種間的器官移植,以區別於相同物種間的同種移植。把其他物種器官移植到人類的想法由來已久,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已經過多次嘗試和篩選,經綜合考慮而於80年代將豬選為最佳供體,原因在於豬的器官大小、結構和生理功能與人類比較接近(科學性考慮),此外還包括繁殖力較強、價格相對較低、倫理性較好(相對於靈長類)等可行性。隨後,科學家又進行了廣泛的動物實驗,但由於免疫排斥和安全風險等問題而一度未能取得重大突破。
但近年來,高效基因編輯工具的出現與完善給豬-人異種移植提供了重大轉機,經過基因編輯(敲除或敲入基因等操作)的豬器官在移植到其他動物(一般用猴)後排斥反應極大降低,從而使移入器官在體內維持時間持續延長,如心臟的移植結果是945天,腎臟記錄是758天,腎臟記錄了嘗試將豬器官直接移植到人體並評估療效。
1 豬-人類器官移植在艱難中進步
先看幾年來肝臟以外器官的豬—人類異種移植的嘗試和效果:
2022年1月7日,全球首例豬-人類心臟移植在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完成,病人貝內特(David Bennet)存活2個多月(3月9日過世)
2023年9月20,第二例豬-人類心臟移植也在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完成,病患福賽特(Lawrence Faucette)存活6週(10月30日去世)。
2023年,紐約大學蘭貢醫療中心和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研究團隊將豬腎移植到一位腦死患者體內。
2024年3月16,第一例豬-人腎移植在美國麻省總醫院完成,患者斯萊曼(Richard Slayman)存活52天(5月12日去世)。
2024年5月29日,第二例豬-人腎移植在紐約大學蘭貢醫療中心完成,病人皮薩諾(Lisa Pisano)存活40天(7月7日過世)。
2024年11月25日,第三例豬-人類腎臟移植在紐約大學蘭貢醫療中心完成,病患盧尼(Towana Looney)目前健在,已是最長紀錄(4個多月)。
2025年1月25日,第四例豬-人腎臟移植在麻省總醫院完成,患者安德魯斯(Tim Andrews)目前健康檢測。
2025年3月6日,第五例豬-人腎臟移植在中國西京醫院完成,患者為一69歲末期腎病女性患者,目前狀況良好。
從這些事實可看出,全球醫學界現已先後開展了心臟和腎臟的豬-人移植臨床試驗,其中心臟移植2例(患者已死亡),腎臟移植5例(目前3例存活中)。
2 FDA核准豬-人類腎臟移植臨床試驗
豬-人類器官移植試驗目前只在中美兩國開展,美國執行的幾例主要基於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同情用藥」政策,即危重患者在缺乏現有較令人滿意治療方案時可實施尚未經過臨床批准的新療法。 2025年2月4日,FDA正式批准將豬腎臟移植到腎衰竭患者體內的臨床試驗,兩家生物技術公司聯合醫療(United Therapeutics)和伊起源(eGenesis)將在今年開啟他們的研究。如果成功,將有望解決器官移植中捐贈者嚴重短缺的難題。
當然,限於技術本身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即使批准了臨床試驗,後續試驗效果如何,筆者也持謹慎態度。公開資訊顯示,伊起源公司的臨床試驗將從三名在五年內可能無法獲得人類器官的腎衰竭患者開始(前期的幾例手術腎臟主要由該公司提供)。聯合醫療公司決定從2025年中期開始試驗,首先招募6名終末期腎病實施移植並進行一個12週的觀察期,由獨立委員會將評估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後再擴展到最多50名受試者的更大群體。
從這個初步資訊可以看出,對臨床試驗的參與者的選擇比較關鍵,必須滿足兩個標準之一:不符合人類腎臟移植條件,或五年內不太可能獲得人類腎臟(包括五年內可能獲得但到時可能去世)。通俗理解就是患者病情比較重,不宜再拖,或目前不嚴重但預期獲得人器官機會渺茫。另外所有參與者年齡要在55至70歲之間,患有末期腎病,並且至少已接受六個月的透析治療。這些苛刻的條件表明,接受移植的患者大部分都病情嚴重,並且豬腎成為唯一的希望,這一現實也為移植效果評估帶來巨大挑戰,因為有時即使移植成功,但患者後續由於其他疾病原因而造成死亡,也很難將其死亡原因與移植失敗相區分。
但無論如何,臨床試驗的批准和後續的實施無疑在推動豬-人移植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臨床試驗才是評估新治療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黃金標準,待全面驗證後才有望獲得批准臨床應用。
3 豬-人類肝臟移植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3月我國完成的首例豬-人類肝臟移植試驗為晚期肝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肝臟比心臟和腎臟的功能都更為複雜,特別是豬肝產生的多種豬自身蛋白可能會激發人體產生難以抑制的強烈免疫反應,最終導致移植失敗。這額外難度使許多科學家對豬肝臟移植更不看好。
對此,西京醫院竇科峰團隊的張玄醫生在接受《返樸》採訪時也說:“豬肝移植比心臟和腎臟移植難多了”,“涉及蛋白質的生理功能兼容問題,比如豬肝合成的凝血因子和人類不能完全兼容,更容易出現凝血異常問題”。因此,“未來2-3年我們可能會先採用輔助肝移植的方式進行人體移植,就像這次的一樣。”

輔助肝臟移植| 圖源:西京醫院
所謂「輔助肝臟移植」方式就是不移除患者自身肝臟,而是在腹腔另一位置放置豬肝臟,在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前提下,患者並沒有發生嚴重排斥反應。此次移植後10天,試驗應家屬要求終止,此時取下的豬肝臟仍保持正常結構和功能,移植期間豬肝臟持續保持正常血流,並產生膽汁和豬白蛋白,表現出正常肝臟部分功能。由於患者仍擁有健康肝臟,因此尚無法判定將來僅依賴植入的豬肝能否為肝衰竭患者提供足夠的功能,這需要後續研究進一步確定。
從2025年1月7日完成的第二例以原位替換方式將基因編輯豬肝臟植入腦死亡患者體內的案例看,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肝功能各項指標基本正常,標誌著又往前邁出了一大步。這第二例移植也應家屬要求在術後觀察了12天後終止。談到整體感受和未來關注的風險點,張玄醫生對《返樸》表示:「總體感覺是豬肝完全代替人肝仍然有困難」。他介紹說,異種肝臟移植接下來最嚴峻的挑戰有術後凝血異常的問題、免疫排斥的問題、如何延長移植受者術後存活期的問題等。 “未來豬肝用於人體的臨床應用應該也不會太遠,最先開展的方式可能是輔助肝移植或者豬肝體外灌注,因為這樣的安全性會更高一些。”
4 一切待時間驗證
近年來,豬-人類器官移植的臨床試驗為這項技術的最終應用提供了鼓舞人心的初步結果,對某些焦急等待同種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了新希望,但最終是否真正成功尚無法完全預測。
首個挑戰還是免疫排斥問題。即使是同種移植,免疫排斥也是造成失敗的最重要原因,當然隨著對免疫系統作用機制的理解和免疫抑制劑的應用,這個問題已得到較好解決。而對於豬-人類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問題則更為棘手,目前藉助基因編輯技術,一方面去掉部分豬基因,另一方面增添部分人類基因,從而最大程度減少免疫排斥反應的發生,但最終達到何種程度尚不得而知。對免疫排斥問題,張玄醫師也向《返樸》證實,異種器官移植採用的免疫抑制劑的種類更多,有些是異種移植特有的免疫抑制劑,在同種移植中很少用,而同樣的免疫抑制劑使用劑量也會比同種移植高一些,也是為了更好地控制排斥反應。
第二個是相容性問題。豬、人有別,豬器官能否完美代替人類器官執行生理功能也是需要判定的問題,如果超負荷工作勢必也會縮短器官壽命,而使臨床效果不理想。
最后是性价比问题。移植手术的有效性问题的判断标准如果从之前已有的心脏和肾脏移植效果来看,延长几个月的生存期对于绝望中的患者而言也意义重大,值得尝试。与此对应的则是价格问题(目前试验尚不存在),从目前看手术费用会较为高昂,如供体基因编辑猪的费用,手术过程较人器官移植难度、免疫抑制剂使用等都会推高价格(当然如能获批得大规模临床应用,相关费用会显著下降)。不过假如生存期延长数月亦或多年,是否应该使用此技术也非常值得考虑。这里有个综合判断和技术定位问题,不能完全对标同种移植,效果如能达到部分预期,就无疑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整體而言,豬-人異種器官移植的進程在積極推進中,這項事業的發展動力主要源於這一方案有望解決器官短缺的現實難題,造福人類,並且目前看來是補充(亦或部分替代)人-人同種器官移植最有希望的方案,特別是許多曾經看起來難以逾越的困難隨著技術進步也實現了部分解決,幾例臨床人員的成功推動
當我們問及西京醫院是否正著手準備開展應用到需要肝移植的患者的研究,張玄表示“有計劃,具體時間沒有確定。”
無論如何,有努力就有希望,就有取得突破的可能。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生命的複雜性,豬-人異種器官移植時代是否已經到來,筆者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因為目前剛開始進入正式臨床試驗階段,最終還依賴於整體效果的全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