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禽類到乳牛:H5N1跨物種傳播引發科學界擔憂
美國農業部(USDA)一年前報告H5N1禽流感病毒首次感染德州和堪薩斯的乳牛時,被視為罕見事件。然而,10個月後,美國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又相繼出現乳牛群感染,顯示病毒跨物種傳播並非偶然。

科學家最關注的是病毒如何感染牛群及其傳播頻率。專家指出,了解這些機制對防控未來疫情至關重要。若病毒持續在牛群中傳播,可能透過變異或重組獲得人際傳播能力,甚至引發疫情。有觀點認為,美國需加強監測,並考慮為牛群接種疫苗,否則將陷入被動應對。
H5N1屬於高致病性禽流感株2.3.4.4b分支,先前主要感染禽類。研究發現,不同基因型的H5N1均可感染乳牛乳房。但令人困惑的是,禽流感流行更久的歐洲卻未報告牛群感染。分析認為,美國大規模跨州乳牛運輸可能助長疫情擴散,而歐洲集約化養殖模式限制了傳播。
病毒如何感染牛群仍是謎。有專家推測,可能透過受污染器械經乳房傳播。但美國疫情溯源困難,首例發現滯後數月,內華達州病例因混合儲存牛奶檢測陽性,耗時數週才鎖定源頭。亞利桑那州因單一農場檢測迅速發現病例,但後續調查不足。
科學家警告,若無法有效控制,H5N1可能在牛群中持續傳播並演化,威脅公共衛生。科學界建議建立農場儲乳樣本庫以加速溯源工作。目前普遍認為,必須加強監測和深入研究,否則H5N1在牛群中的持續傳播可能帶來重大公共衛生風險。這種病毒跨物種傳播的現象,不僅影響畜牧業發展,也可能威脅人類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