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華為AI實力持續成長美國限制“效果不佳”
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道稱,英偉達(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英偉達正建立美國供應鏈,併計劃未來四年採購千億美元的美國生產的芯片和電子產品。黃仁勳也讚賞了華為的持續成功,並認為美國牽頭限制這家中國科技巨頭的努力「效果不佳」。

建立美國供應鏈
近日,在英偉達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黃仁勳發布了Blackwell Ultra及下一代AI 晶片Vera Rubin等新產品,併計劃在巨型數據中心構建數百萬個AI晶片互聯的集群,這將需要巨大的電力能源來支持。
黃仁勳表示,他相信川普政府可以加速美國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 “如果能夠得到政府對於人工智慧產業的關心,不讓能源成為障礙,對美國的人工智慧產業來說是一個非凡的結果。”
面對川普的關稅威脅,英偉達已經開始將部分供應鏈從亞洲轉移回美國。目前英偉達已經能夠透過台積電、富士康等供應鏈廠商在美國生產其AI晶片和AI伺服器。
「英偉達最新的Blackwell 系統目前正在美國生產。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大大增強了我們的供應鏈彈性。」黃仁勳說。
根據英偉達的計劃,未來英偉達將會更多的採購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和其他電子產品。黃仁勳表示,“總體而言,我們在未來四年內將採購價值可能高達5000 億美元的電子產品。我認為,美國可以輕鬆生產價值數千億美元的這樣的產品。”
「最重要的是做好準備。」黃仁勳強調:「目前,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在美國製造,我們有足夠多樣化的供應鏈。」他還表示,如果有任何災難威脅到台灣的晶片生產,「那會讓人很不舒服,但應該沒問題」。
此外,黃仁勳還否認了英偉達受邀參與台積電、AMD、博通等公司組團收購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的傳聞,“沒人要求我,或許其他人有受邀,但我不知道。”
黃仁勳也並未承諾未來是否會選擇透過英特爾晶圓代工廠來代工英偉達的晶片。 「我們會定期評估他們(英特爾)的代工技術,而且我們一直在這樣做。」黃仁勳補充說,“英偉達也在關注英特爾的晶片封裝服務。我們正在尋找成為他們客戶的機會。”
黃仁勳表示:「我完全有信心英特爾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他指的是,英特爾在先進晶片技術領域的擁有足夠的競爭力。
雖然目前英特爾正面臨財務危機、業績下滑、晶圓代工業務持續虧損等問題,但是英特爾目前是為一家能夠生產媲美台積電最先進的2nm製程的美國公司,並且其先進封裝技術也非常具有競爭力。
「英特爾的成功和福祉」很重要。 「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說服自己和彼此,建立(與英特爾合作的)新的供應鏈。」黃仁勳說。
華為在AI領域的影響力持續成長
受美國持續升級的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影響,英偉達的眾多強大的AI晶片對華出口都受到了限制,迫使其推出了削減性能指標的中國市場特供版晶片,例如H20、RTX 4090D等。即便如此,2024年英偉達中國區營收仍年比大漲了約66%至171.08億美元,達到了史上最高。
但是,美國的限制也激發了中國本土晶片供應鏈的快速發展,中國國產AI晶片與英偉達在華銷售的閹割版AI晶片之間的性能差距也在逐步縮小,這也使得英偉達在中國AI晶片市場所面臨的來自華為等中國本土AI晶片廠商的競爭也更為激烈。
相關資料顯示,英偉達H20的AI算力只有H100的不到15%,甚至某些性能不如華為等國產AI晶片廠商的晶片。先前Tomshardware的報導稱,相關測試數據顯示,在執行基於DeepSeek模型的推理任務中,最新國產某AI晶片的性能可達到了H100的60%。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英偉達H20憑藉96GB的HBM容量優勢,也使得其在相關推理任務時更具一些優勢。
而為了進一步提升H20晶片相對於中國國產AI晶片的競爭優勢,英偉達推出的新版H20進一步將HBM容量提升到了141GB,這或許也是為何H20今年開始大受國內廠商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黃仁勳在接受採訪時也承認,“華為是中國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他們征服了他們涉足的每一個市場。”“我認為他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力每年都在增長。我們不能假設他們不會成為影響因素。”
同時,鑑於華為的持續成功,黃仁勳也認為,美國牽頭限制這家中國科技巨頭的努力「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