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頂尖開發人員外客戶對英偉達Blackwell“並不感冒”
The Information發文稱,黃仁勳憑藉超前時代的晶片設計,將英偉達推上全球市值第三的寶座。然而,他在周二GTC大會上的發言卻暗示,公司正與部分客戶拉大距離——其產品迭代速度遠遠超出客戶需求。這種「世代差」可能成為隱憂。

黃仁勳
客戶為何「興奮不起來」?
在GTC主題演講中,黃仁勳高調宣布了英偉達新一代AI伺服器晶片Rubin(計劃明年推出),其性能據稱是目前剛開始交付的Blackwell晶片的兩倍。但一位知情者透露,部分雲端服務商甚至上週末才收到首批Blackwell晶片。
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英偉達客戶對Rubin的發布反應平淡:當現有晶片尚未完全部署時,下一代產品的消息反而可能引發焦慮——客戶需要不斷追趕技術升級的節奏。
供需兩端的“溫差”
目前,Google、Meta、OpenAI等頂尖開發公司仍在爭搶Blackwell集群以開發尖端AI,但其他客戶興趣寥寥。 The Information記者表示,除一家量化交易公司明確表示希望從舊款Hopper晶片升級至Blackwell外,多數企業態度謹慎。這與兩年前AI熱潮初期Hopper發佈時的盛況形成鮮明對比:當時雲廠商GPU庫存迅速告罄,企業爭相搶購。
黃仁勳卻在演講中預測:隨著Blackwell推出,客戶將徹底拋棄Hopper晶片——即使白送也沒人要!他戲稱銷售團隊為此捏了把汗:「我的銷售人員會說,『哦,不,不要這麼說』」。
但這番言論對CoreWeave等雲廠商絕非玩笑:它們購買的Hopper晶片本計畫支撐6年營收(目前還剩4年)。更何況,2020年發表的Ampere晶片至今仍被OpenAI等公司使用。因此,黃仁勳對Hopper的「判死刑」顯得難以服眾。
隱憂:大客戶的“去英偉達化”
即使目前僅有頭部雲廠商和頂尖AI實驗室對Blackwell感興趣,英偉達的業績似乎也無需擔憂——最新財報顯示其銷售仍在爆發式增長,且這一趨勢有望延續。
真正的長期風險在於:這些採購主力正試圖降低對英偉達的依賴。例如亞馬遜AWS,甚至不惜以大幅折扣出租自研AI晶片(即使虧本),以求在性價比上挑戰英偉達。
因此,黃仁勳需要密切關注Blackwell能否在核心AI/雲端巨頭之外的市場中打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