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美國貨風氣愈演愈烈:歐洲民眾及企業紛紛避開美國製造
可口可樂、高露潔牙膏、亨氏番茄醬和加州葡萄酒,這些產品曾經是全球暢銷的美國製造,但現在卻在多個國家面臨抵制。有丹麥和美國雙重國籍的電工兼木匠Olsen表示,川普的政策讓丹麥維京人義憤填膺,他今年66歲了,有生之年從未見過丹麥人如此沮喪。
他稱自己將再也不買美國的加州啤酒,並考慮更換價值10,000美元的美國產DeWalt 電動工具,儘管這會花費很多錢。
丹麥的退休警察Hansen則在超市購物時仔細翻看產品的標籤,以免買到任何美國製造的商品。他稱這是他抵制美國總統川普的唯一方式,他甚至購買了來自伊朗的椰棗,也不願意再購買來自美國的可樂,他認為美國現在的威脅遠高於伊朗。
丹麥或許是歐洲反對川普的第一前線。此前,川普聲稱將奪取丹麥領土格陵蘭島,引發了該國民眾的強烈反感。再加上川普的關稅威脅,以及其密友馬斯克對歐洲政治的干預和冒犯,丹麥人的憤怒情緒日益高漲。
Hansen強調,川普看起來就是個惡霸,他想盡辦法威脅恐嚇其他國家,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將堅定反對這種行為。
氣氛緊張
抵制美國貨的行為正在加拿大以及歐洲蔓延。在川普發布關稅威脅後,Google上「抵制美國」的搜尋量激增,主要地區包括丹麥、加拿大和法國;社交平台Facebook上的抵制美國貨小組也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人們激情交流如何避免使用美國產品並尋找相關替代產品。
圖為法國人創辦的抵制美國貨小組簡介頁面
同時,一些歐洲的企業也開始避開美國產品。法國企業家Romain Roy表示,他的太陽能板公司自2021年開始每年都會購買一批新的特斯拉汽車,但他現在已經取消了這個做法。
Roy將美國描述為一個孤立主義國家,並稱寧願額外多花15萬歐元買歐洲汽車,也不會再訂購特斯拉。他強調,個人消費者、社會和國家都必須對美國的行為做出回應。
丹麥最大的連鎖超市Salling Group則在本月推出了一款星形標籤,用於標記店內的歐洲製造商品。該公司執行長Anders Hagh強調,這不算是抵制行為,只是對消費者希望避開美國製造商品的回應。
法國農民Edouard Roussez則在自己創立的Facebook小組中分享心得。他指出,抵制美國公司就是在反對川普,因為這些公司為川普的競選活動提供了資金。
但目前這些行動想要對美國出口利潤或貿易政策制定產生重要影響還為時過早。瑞典哥德堡大學經濟學教授Olof Johansson Stenman表示,這些情緒也可能引發美國消費者的反感心理,演變成雙方的互相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