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在關稅威脅下展現強大韌性
彭博社發文稱,小米、吉利、蔚來和小鵬等公司將展現出,中國電動車產業對於美國和歐盟所施加的關稅具有強大的韌性。這四家公司在2024年的汽車交付量均有所增加。 Macquarie表示,2025年中國汽車出口開局良好,截至目前電動車出口成長了46%。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估算,2月中國汽車零售量年增26%,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暴增85%。

彭博社預測,小米集團第四季的收入可能飆升43%,這是自2021年以來的最快成長速度。彭博產業研究指出,隨著小米進軍傳統上由蘋果主導的高端市場,同時受益於中國的智慧型手機補貼政策,其智慧型手機業務今年的銷售成長可能更為強勁。此外,由於小米SU7 Ultra車型受到市場熱捧,其電動車業務也將繼續提升公司的獲利水準。
市場普遍預期顯示,得益於更高的汽車銷量,小鵬汽車第四季的淨虧損可能有所收窄。彭博產業研究稱,由於更親民的小鵬G6和P7+轎車的推出,其汽車交付量較上一季幾乎翻了一番。花旗銀行認為,“如果小鵬汽車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取得顯著進展”,那麼它將具有上行潛力。
市場普遍預期顯示,吉利汽車的全年收入可能持續保持成長動能。吉利宣佈在澳洲和紐西蘭推出品牌及豪越L SUV車型,並計畫今年進入包括英國、巴西和南非等在內的市場。
彭博社預測,蔚來汽車的季度虧損可能維持穩定,這是因為其銷售組成中,價格較為親民的樂道品牌汽車佔比有所增加。根據每月披露的數據,其銷量增長了45%,但國內市場的價格戰可能會限制其收入成長。彭博產業研究指出,蔚來汽車2025年汽車交付量翻倍的目標看起來雄心勃勃,但要實現虧損收窄可能頗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