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16天蒸發5兆美元川普三度「榮登」股災總統榜
隨著標普500指數週四收盤較上月所創歷史高點的跌幅超過10%,這一美國基準股指一年多來首次正式步入了技術性回檔修正區域。同時,這也是新冠疫情以來標普500指數陷入回檔速度最快的一次…

現在的問題是,股市的下滑動能是否還會進一步加劇?
在標普之前,那斯達克指數上週就已率先進入了回檔——截至週四收盤,已較去年12月的高點下跌逾14%。藍籌股指數道瓊指數也同樣已較其自身紀錄高點下跌了逾9%。
從市值的角度來看,標普500指數本輪的急速下跌,意味著其已從2月份的高點折損了逾5萬億美元的市值,與年初華爾街對川普的大部分議程歡呼雀躍時相比,市場情緒發生了急劇的逆轉。該指數上一次出現回檔還要追溯到2023年底。
業界彙編的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從2月19日的高點迄今,僅用了16個交易日就下跌了10%,這是自1929年以來第七快的回檔。七次如此大的下跌中有三次發生在川普總統的任期內——分別是2018年、2020年和現在。

Macro Risk Advisors首席技術策略師John Kolovos表示,“大多數市場回調往往需要大約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而我們這次只花了大約兩週的時間就達到了這一水平。”
那麼,目前美股究竟處於了怎樣的境地之中?技術回調是否會演變成更兇猛的熊市?以下不妨讓我們從多個維度來剖析一番:
回調會進化成熊市嗎?
根據Yardeni Research的數據分析,美股的回檔本身其實相當常見,標普500指數自1929年以來總計已經歷了56次回檔。不過統計顯示,其中只有22次進一步邁入了熊市,熊市的定義是較近期歷史高點下跌20%或更多。

而如果回檔沒有演變成熊市,對市場造成的傷害就會小得多。
數據顯示,自1929年以來,未踏入熊市的回檔導致股市從峰頂到谷底的平均跌幅為13.8%,而熊市期間的平均跌幅為35.6%。
當然,投資人眼下可能還不必急於重新入市。 Yardeni Research的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回檔期會持續115天。目前的調整迄今僅持續了22天。
歷史數據也表明,自2008年以來,標普500指數進入調整區間後的第一個月,股市通常還會繼續下跌,該指數在30天後的平均回報率為負1.7%。不過,根據道瓊市場數據,股市往往會在較長時間內反彈,標普500指數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平均能上漲2.1%,六個月內上漲近5%。

關稅問題
如果要論本輪美股回檔背後的元兇,很多人第一時間無疑便會聯想到美國總統川普。確實,川普2.0政府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等主要貿易夥伴關稅舉措的反反复復,在抑制投資者對高風險資產的偏好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不少投資人和分析師目前依然擔心,不斷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會加劇通膨壓力,並有可能阻礙經濟成長,進而引發經濟衰退的幽靈。
關稅的不確定性刺激了投資者的神經,也引發了對所謂的「川普看跌期權」(即指望總統不惜一切代價支撐股市的想法)已經不復存在的擔憂。
Horizon Investment Services 執行長Chuck Carlson說,經濟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其中一些不確定性當然是由關稅驅動的,同時也有其他的不確定性因素,這讓投資人認為,也許硬著陸終究會發生。
避險熱潮
在美股下跌的同時,投資人也正紛紛尋求各種傳統的避風港,以因應市場的進一步動盪。
日圓因日本龐大的海外淨資產和長期低利率環境而常被業內視為避險貨幣,年內其已累計升值了逾6.5%,美元則遭遇了全面拋售。事實上,從某種程度而言,日圓的升值和套利交易的解除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如去年8月的市場動盪一樣,對美股下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註:依序為日圓兌美元匯率、黃金、醫療及消費兩板塊、20年以上美債ETF
被視為對沖不確定性工具的黃金價格本週四也創下了歷史新高,紐約期金史上首度升破了3000美元/盎司大關。
美國經濟停滯風險的增加也促使投資者尋求買入美國國債。債券價格的上漲已使與債券價格走勢反向的基準10年期美債殖利率跌至了4.296%,自1月中旬以來累計下跌了約50個基點。
即使在股票市場中,投資者也傾向於持有那些風險較低、更具防禦性的市場領域,例如標普500醫療保健和消費必需品板塊——這兩個板塊年內分別上漲了4.5%和1.3%。
經濟不確定
快速變化的川普政府政策,也增加了企業、消費者和投資者面臨的不確定性,引發了謹慎情緒的持續攀升。
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最近已躍升至2024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該指數分析了與經濟和政策不確定性相關的關鍵字的報紙文章,以及稅法變化和其他經濟數據。

政策不確定性上升不僅對股市不利,對商業投資和消費者支出也不利。
週一,達美航空將第一季利潤預期下調了一半,該公司執行長表示,由於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經濟環境已經減弱。
人心惶惶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最新的情緒調查顯示,散戶投資者對美國股市短期前景的悲觀情緒達到了兩年多以來之最。備受關注的牛熊比率在截至週三的一周內跌至0.3,為2022年9月以來的最低。
註:AAII情緒調查散戶悲觀情緒數據
情緒的變化伴隨著機構投資人大幅削減股票配置。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在近期的報告中表示,機構投資人目前股票配置比重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降至輕微低配水準。
同時,有著「恐慌指數」之稱的美股波動率指數(VIX)-一項衡量投資人對防範市場下跌需求的選擇權指標已躍升至7個月高點29.57,遠高於其長期均值水準17.6。
七巨頭失勢
過去兩年領漲市場的「美股七巨頭」在2025年也集體遇挫。
隨著投資者變得更加規避風險,尋求更安全的投資,這些科技和成長型巨頭經歷的跌幅超過了大盤。自標普500指數於2月19日達到高峰以來,「七巨頭」股票平均下跌了約17%,其中特斯拉下跌了約33%。
註:七巨頭中,特斯拉跌幅最大,微軟跑贏大盤
隨著投資者減少對這些曾經走勢強勁的股票的投資,市場風格可能由此切換,資金或轉向其他板塊尋求新領漲力量。
Horizon Investments研究主管Mike Dickson表示,“每天都有新的關稅新聞,這對市場造成了壓力。你會在市場中一些更敏感的領域看到這種情況,尤其是那些估值較高的’七巨頭’,現在的感覺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