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眼中不會被AI取代的職業:只有5個
當下,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很多人還沒從DeepSeek「思考中」獲得答案,又被最新的國產AI刷屏,它們已經進化到就算電腦關機也能幹,堪稱「先天打工聖體」。

幾乎所有職場人都會發出一個疑問──我的職業,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
那到底什麼樣的工作最不容易被取代呢,把這個問題丟給DeepSeek,它經過「深度思考」之後,給了這樣一份名單:
人工智慧時代下最不易被取代的工作
1.藝術與創意設計類職業:演員與藝術家
2、需要實體參與的職業:運動員
3.複雜決策與管理職業:企業家與高階管理者
4.高技能操作與科學研究類職業:科學家/研究者
5、解決模糊系統問題的職業:外交官/危機談判專家

當我們再問「人工智慧時代,如何避免被AI淘汰?(回答接地氣一些)」時,DeepSeek是這麼回答的:
1.練好AI替代不了的”三板斧”
會來事:
把話說進人心坎裡(例如安慰焦慮的客戶)
看臉色調整溝通方式(AI分不清對方是真生氣還是開玩笑)
攢人脈搞資源(機器人可不會約人喝酒談合作)
能創新:
把完全不相干的東西混搭出新點子(例如用外帶邏輯做養老服務)
敢試錯敢翻車(AI只會按套路出牌)
說故事讓人買單(同樣的數據,你能說熱血故事,AI只能列PPT)
懂人性:
一眼看出對方沒說的需求(例如客戶嘴上便宜,其實怕丟臉)
處理撕逼糾紛(AI調解能讓雙方當場打起來)
製造驚喜體驗(生日卡上手寫兩行字,比AI生成的詩管用10倍)
2.把AI當小弟用,別當對手
日常操作:
讓AI幫你查資料、做表格、改錯字(省下時間做正事)
用AI試誤:先讓它生成10套方案,你挑個最爛的倒推改進
訓練AI當你的專屬助手:讓它學你說話風格,應付重複諮詢
進階玩法:
用AI預測產業趨勢(但最後決策自己拍板)
讓AI模擬客戶刁難問題,提前練手
把枯燥工作流程AI化,自己專注核心環節
3.保住飯碗的野路子
找AI的盲點:
專攻需要”背鍋”的活(AI不能坐牢,財務簽字還得真人)
做需要現場應變的工作(修水管、急救、幼兒園老師)
搞小眾高端訂製(富豪寧願多花錢找真人設計師)
給自己貼金:
考證要考帶”簽字權”的(律師、醫師、建築師)
工作留”人味證據”(重要合約手寫備註,客戶會議當面聊)
成為”AI翻譯官”(幫老闆解釋AI方案,把技術語言變人話)
4.一般人防淘汰口訣
技能選擇三原則:
① 要動手動腳(理髮師比收銀員安全)
② 要動心動情(心理諮商比電話客服安全)
③ 要背責任(自動駕駛出事還是需要真人擔責)
工作升級三步驟:
先用AI把自己從瑣事解放出來
用省下的時間學新技能(例如從Excel民工轉型業務分析師)
把自己變成”人機介面”(公司裡最懂用AI提升效率的人)
最後大實話:
與其擔心被AI淘汰,不如早點學會用它摸魚——用AI三小時乾完原來一天的活,剩下五小時偷偷提升自己,這才是現代打工人的生存智慧。
所以,無論進化到何種程度,AI都源自於人類的設計構想,背後始終都是人。與其焦慮,不如積極擁抱科技變革,與AI共舞,用AI工具賦能自己。
AI帶來的不是替代,而是職業價值的再分配;最危險的不是AI本身,而是拒絕理解AI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