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三號計畫2028年前後發射探尋火星潛在生命痕跡採樣返回地球
日前,國家太空總署官網發布《火星取樣返回任務(天問三號) 國際合作機會公告》,首次展示天問三號任務具體架構。根據公告,天問三號探測器由著上服組合體(登陸器、上升器、伺服器)和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返回器)組成,計劃於2028年前後發射,2030年前後攜帶火星樣品返回地球。
天問三號任務科學目標為探討火星潛在的生命痕跡,探研火星地質與內部結構特徵,探查火星大氣循環與逃逸過程,取得類地行星宜居性演化研究的重大發現。

天問三號任務擬配置6台國內科學載荷,包括登陸器配置超寬頻探測雷達、拉曼螢光光譜儀2台科學載荷;伺服器擬配置沉降ENA極光探測器和磁強計2台科學載荷;軌道器配置中紅外線超精細成像光譜儀、火星全球多色相機2台科學載荷。

據了解,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文昌航太發射場,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踏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