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家:華爾街財富引擎啞火對美國經濟不是個好兆頭
自從聯準會的貨幣緊縮政策在2023年攀頂以來,華爾街交易員在上周遭受了最大的跨資產損失。罪魁禍首包括川普的貿易政策、經濟放緩、歐洲可能重現生機等等。多頭希望情勢能振衰起蔽。還有一群人數不多、但聲量不小的市場觀察家對此也憂心忡忡,他們擔心會衝擊到美國的總體經濟。
問題在於,近年來,市場上漲在美國人的富裕感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有助於支撐消費。聯準會的數據顯示,去年,持股占美國家庭金融資產的64%,創下紀錄高點。
所謂的「財富效應」就是在資產價格上漲時,這些在市場持有資產的人往往會打開錢包——在壓力之下則反其道而行。儘管損失的規模目前可能還不至於引起恐慌,但跌速正提醒人們,如果市場繼續下挫,它本身就可能引發經濟問題。
Leuthold Group投資長Douglas Ramsey表示:「股市善於預測未來,因為它有助於創造未來。」他是華爾街從業30年的老手,其核心投資基金今年的表現領先標準普爾500指數。 “我們懷疑,這種經濟擴張能否承受超過12-15%的股市回檔。”

穆迪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指出,當今的商業週期,美國最富有的10%家庭幾乎佔全國消費支出的一半,並擁有一半的股票,價值約23兆美元,因此市場財富減少帶來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他估計,淨資產每減少1美元,消費者支出最終就會減少2美分。
鑑於股市在過去幾週已經蒸發3.7兆美元,同時,消費者支出放緩、從房地產到勞動市場的數據都顯示出疲軟跡象之際,股市卻大幅下跌。
Zandi表示,股市的漲跌與消費者支出和經濟強度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 “如果股市像最近的拋售或回調後隨即回升,就不會造成傷害,也沒有什麼不好。但如果市場持續低迷,消費者支出就會減少,最終造成重創。”
儘管標普500指數週五小漲,但尚未達到Ramsey所說令人擔憂的門檻,從高峰下跌6%。但股票、公司債、外匯等資產的波動大幅攀升。這引發了人們的疑問:華爾街承壓是否會引起擁有資產的消費者忐忑不安。川普的貿易政策和政府裁員等結果不明已讓美國經濟前景陰雲密布下,將是最新的不確定因素。

上週,一系列與貿易政策相關的聲明令人困惑,怎一個「亂」字了得,導致市場情緒大跌,華爾街也出現強烈反應。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上週五表示,在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官員們不需要急於調整貨幣政策,儘管債券交易員加大了對降息的押注。
股市經歷了2025年迄今最糟糕的一周,那斯達克指數短暫進入10%的回檔。追蹤股票、美國公債和公司債的主要ETF平均下跌2%,市場遭遇了自2023年10月以來最嚴重的跨資產拋售。
股市重挫尤其令人不安。隨著AI狂熱下,科技股引領了股市榮景,自2022年以來,美國總淨資產的成長幾乎完全由股票持有量所推動。根據Gavekal Research分析師Kaixian Tan彙編的數據,如果不計入這個因素,美國家戶的淨資產在此期間將基本持平。他警告稱,在房價仍難以負擔的情況下,股市如果下跌,可能迫使美國人增加儲蓄。
“我不太擔心目前的增長。”Tan表示,“然而,我擔心美國股市的估值過高,以及美國以外地區出現更佳題材的可能性,導緻美股和美元同時下跌。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最終可能會導致增長放緩。”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變數是:投機市場角落的痛苦越來越難以忽視。大量所謂的「山寨幣」、與特斯拉等單檔股票掛鉤的槓桿ETF,今年曾出現一些下跌逾50%的案例;這種快速致富的交易通常受到年輕和缺乏經驗的投資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