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萬年前骨器手斧的發現改寫了我們對早期人類科技的認識
國家人類進化研究中心(CENIEH)的研究員阿方索-貝尼托-卡爾沃(Alfonso Benito Calvo)是由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CSIC)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的成員,該小組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一項關於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Olduvai Gorge)的研究。 這項研究揭示了早在150 萬年前,早期人類就有計畫、有步驟地製造骨器。

距今150 萬年的大象肱骨上塑造的骨器。 資料來源:CSIC
在CENIEH參與的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的這項發現之前,研究人員認為類人猿只是偶爾會製造骨器。 這項發現表明,工具製造可能在早期人類形成更先進的認知模式和建立一系列標準化行為方面發揮了作用。
這項發現標誌著人類起源研究的重大突破。 在奧杜威T69 建築群發掘現場發掘出這套骨器之前,研究人員認為人類最早的祖先幾乎不知道這種工具製造技術。
CSIC歷史研究所科學家、OGAP 項目聯合主任伊格納西奧-德拉-托雷(Ignacio de la Torre)說:”這一發現讓我們相信,早期人類極大地擴展了他們的技術選擇,在此之前,他們的技術選擇僅限於製造石器,而現在,他們能夠將新的源猿納入潛在工具的思維範圍,此外,這些人的思維如何在認知技術方面也暗示了這些類人的技術方面從廣泛的人猿運動能力範圍。石頭剝落轉移到骨器製作。
在非洲東部,有最早的證據顯示最早的類人猿祖先使用和生產工具。 其中最著名的是奧多瓦文化,該文化以在奧多瓦伊峽谷首次發現的石器命名。 奧陶文文化的時間跨度在距今260 萬年到150 萬年之間,其特徵是透過兩塊岩石相互撞擊產生尖銳的石片。
這種相對簡單的技術導致170 萬年前出現了一種新的文化,阿切萊恩文化,這種文化一直持續到15 萬年前。
「手斧是一種大型、堅固、通常是尖狀和杏仁狀的石器,其製作需要非凡的技術能力。”de la Torre 指出:”在我們的發現之前,從奧陶紀到阿切烏拉紀的技術轉變僅限於對石器的研究。”
數十萬年來,早期人類一直將非洲大草原上與之共存的動物視為一種危險,因為有證據表明,人類常常是貓科動物和大型鳥類的獵物;或者視為一種競爭者,因為我們的祖先與鬣狗和禿鷲爭奪大型貓科動物獵殺的屍體;或者視為一種蛋白質來源,我們的祖先主要從食肉動物中棄用的骨髓。
de la Torre 說:”我們的發現表明,從T69 建築群遺址形成的阿契萊安時期開始,人類就已經有了獲取肉類資源的主要途徑–動物不再僅僅是危險、競爭者或只是食物,而且還是生產工具的原材料來源。”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奧陶紀和早期阿切烏來紀之間的過渡時期,東非古人類發展了一種原始的文化創新,包括從石頭到骨頭的敲擊技能的轉移和調整。
“透過生產技術和形態上標準化的骨器,早期阿切萊人的工具製造者解開了先前被認為是100多萬年後才出現的常規技術體系。這種創新可能對我們祖先行為方式的複雜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包括認知和心理模板、人工製品收藏和原材料採購方面的改進。”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