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激發超強材料靈感打造更耐用的建築
生活在深海中的所有海綿都有一個秘密:它們輕盈的格子狀外形具有驚人的硬度和強度。 受這些神奇生物的啟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結構,用於製造更堅固耐用的建築材料。

這種雙晶格結構(左)的靈感來自海綿,與合成材料中的傳統晶格結構(右)相比,它更堅固、更耐破損
研究小組研究了雙晶格結構–在一種名為維納斯花籃的海綿骨架中可以看到–是如何不僅表現出驚人的強度,而且還表現出抗壓縮行為–即壓縮時收縮的能力。
馬嘉明博士解釋說:「大多數材料在拉伸時會變薄,在擠壓時會變厚,就像橡膠一樣,而輔助材料卻恰恰相反,輔助材料可以有效吸收和分散衝擊能量,因此非常有用。」他撰寫的關於這種生物啟發晶格結構(BLS)的論文發表在1月份的《複合結構》(Composite Structures)上。

玻璃海綿,也被稱為維納斯的花籃,其骨架具有令人驚訝的堅固晶格結構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當把晶格組合成類似深海海綿的結構時,所選的材料就能在變形前吸收更多的能量,承受更大的應力。
在使用相同數量材料的情況下,BLS 的剛度是現有輔助材料(如心臟支架中使用的材料)的13 倍,吸收的能量比現有設計多10%,應變範圍比現有設計大60%–這意味著它在開始斷裂之前可以變形得更多。

Euplectella aspergillum 的整個骨架管(左),放大後的視圖突出顯示了其規則的格子狀結構,以及開放細胞和封閉細胞交替排列的模式
研究人員透過3D 列印熱塑性聚氨酯(TPU 95A)製成的樣品,對這種BLS 設計進行了測試。 下一步,研究人員將製作這種設計的鋼製版本,與混凝土一起使用,看看它作為建築材料的性能如何。

研究者Mike Xie(左)與Dr. Jiaming Ma(右)手持團隊雙晶格設計的3D 列印模型
“我們正在開發一種更永續的建築材料,利用我們的設計將出色的輔助性、剛度和能量吸收性獨特地結合在一起,以減少建築中的鋼材和水泥用量,”Ma 解釋道。 “它的輔助和吸能特性也有助於在地震中減震。”
BLS 的設計也可用於需要輕而堅固的運動防護裝備和醫療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