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擬廢除「晶片法案」 台積電先進製程將漲價至少15%
當地時間3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國會發表演說時再次抨擊了拜登簽署的《晶片與科學法案》(以下簡稱「晶片法案」),表示美國的巨額補貼毫無意義,應該廢除該法案。如果「晶片法案」被廢除,那麼作為主要受益者的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大廠將受到巨大影響。特別是對於持續擴大在美國投資台積電來說,這將導緻其美國廠製造成本大漲。

《晶片與科學法案》是美國前總統拜登於2022年8月9日在白宮正式簽署的一項旨在推動美國半導體研發與製造業發展的法案,同時該法案還配套了約527億美元的政府補貼資金,以及大筆低利率貸款和25%的稅收減免。其中約390億美元將直接提供給在美國本土建廠擴產的半導體製造商。在拜登政府卸任前,美國商務部已經與台積電、英特爾等晶圓製造大廠簽署了正式的補貼協議,部分廠商已經獲得了首期的補貼資金。
對於該法案,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並不認可,其之前就曾多次表示,應該以加徵關稅的政策來推動國外半導體製造商在美國本土設廠,而不是透過補貼來吸引。
「台灣約佔全球晶片生意的98%…我們希望他們回來,我們不想像(前總統)拜登實施的荒唐計劃(晶片法案)那樣,補助他們數十億美元。」川普在今年1月下旬的一場會議上表示:「他們不需要錢,需要的是激勵。而激勵的方式就是他們不必支付25%、50%甚至100%的錢。看來,這些半導體廠商如果想要停止繳納高額關稅,就必須在美國本土建廠。
3月4日,川普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時對眾議院議長James Johnson表示:「『晶片法案』是一件糟糕透頂的事情。我們給了半導體製造商數百億美元,但這毫無意義。他們拿走了我們的錢,卻不去花。議長先生,應該廢除『晶片法案』以及剩下的一切,剩下的錢您應該用來減少國債或做任何您想做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川普的這番發言,眾議院議長James Johnson還站起身來進行了鼓掌。顯然,廢除「晶片法案」並不是川普個人的想法。
最新的消息還顯示,美國商務部負責「晶片法案」390億美元製造業補貼資金發放和監管的辦公室已經有約三分之一的員工於本週被解僱。消息人士稱,本週一約有40名員工失業,上週另有約20名員工離職。這也意味著後續「晶片法案」的落實將受到影響。
2024年11月15日,美國拜登政府趕在下台之前正式與台積電簽署了正式的協議,美國商務部將根據「晶片法案」向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子公司提供高達66億美元的直接資助和50億美元貸款,以支持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投資650億美元的計劃建設三座晶圓廠。
2025年1月,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在接受美國媒體CNBC採訪時承認,台積電已於2024年第四季度獲得了美國政府首期15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補貼款。雖然當時黃仁昭認為新上台的美國川普政府將會繼續為台積電在美投資計畫提供已經敲定的剩餘補貼資金,但從現在來看,如果「晶片法案」被廢除,那麼想要拿到剩餘的補貼資金將變得不可能。
需要指出的是,台積電在美國當地時間3月3日,已經宣布對美國的投資擴大至1650億美元,這新增的1000億美元投資也是沒有補貼支持的,如果再加上之前承諾的66億美元的“芯片法案”補貼也無法足額發放,那麼這無疑將導致台積電美國晶圓廠的製造成本的大幅。
根據美國建築商Exyte揭露的資料顯示,儘管晶圓廠設備成本相似,但在美國晶圓廠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大約是台灣的兩倍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前也曾公開表示,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要比台灣貴50%。顯然,如果沒有「晶片法案」的補貼資金支持,台積電美國晶圓廠的製造成本無疑將會遠高於台灣廠。
半導體供應鏈人士也指出,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台積電赴美國建廠僅折舊成本就將比台灣廠高出26%,人工成本更是要高出66%,即便當晶圓廠產能利用率達到100%的情況下,美國晶圓廠生產的每片晶圓(Wafer)成本也將比台灣廠高出約28.3%廠。然而,晶圓廠要長期維持100%的產能利用率並不容易。因此,高出的成本最終還是需要客戶來共同分攤。
基於上述原因,業界預期,台積電未來可能會對先進製程價格調漲15%,以反映美國高昂的建廠成本,並彌補兩地的成本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