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車進軍東南亞:潛在用戶龐大如何應對價格、本土品牌挑戰?
彭博社週日發文稱,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正在進軍東南亞市場,機會與挑戰並存。這裡的潛在用戶群龐大,是中國車企的理想目標市場。不過,價格仍是一般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阻礙。而且,越南等市場更偏好本土品牌。

比亞迪在泰國工廠組裝海豚汽車
機遇
去年7月,比亞迪正式進軍越南市場。這個國家的年輕消費者熱衷於購買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
而且,在東南亞,數億富裕消費者正尋求更優質的生活方式,使得該地區成為中國車企的理想落腳點。在歐美市場,關稅導致中國車企處於競爭劣勢。
東南亞大部分消費者至少對外國品牌持接受態度,像豐田汽車這樣的日本汽車製造商在東南亞一直非常受歡迎。雖然它們的主導力有所下降,但日產、本田等日本汽車製造商仍佔了2023年東南亞乘用車銷售的約68%。
根據羅蘭貝格顧問公司的預測,預計到2030年,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東南亞的市佔率將從2023年的6%增加到約13%。
畢馬威去年7月對越南約1,100名來自較富裕城市居民的調查,近70%受訪者表示有意換用電動或混合動力車,這為比亞迪和其他中國汽車製造商提供了鞏固市場份額的機會。
挑戰
不過,儘管東南亞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渴望擁有電動車,但這些價格依舊昂貴的車款超出了許多人的承受能力。而且,這裡的電力供應並不穩定。許多國家的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仍然不完善。在越南等國家,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那些他們較為熟悉的品牌。
羅蘭貝格顧問公司合夥人鄭贇表示,東南亞道路上的汽車數量約為500萬輛,而摩托車數量則有約2.5億輛,市場複雜程度遠超中國。要打入這一市場,中國車企需要應對不同的文化、語言和監管體系。
「毫無疑問,智慧電動車最終將取代傳統的內燃機汽車。」鄭賑說。但他也指出,在政府的推動和激勵政策下,中國市場經過了大約五年的時間,消費者才開始主動選擇購買電動車,東南亞市場的電動車普及可以參考這個時間。
雅加達的一位名叫海拉亞尼(Hairayani)的學校老師表示,也許富人更了解電動車,但普通人未必了解,還有價格問題,以及尋找充電站的額外麻煩。他近期沒有打算換掉他的燃油車。

越南消費者偏好VinFast本土品牌
在越南等擁有本土強大電動車品牌的國家,中國製造商面臨更大挑戰。憑藉著不斷擴展的專有充電站網路和售價約為1.17萬美元的入門級迷你電動車,「越南特斯拉」VinFast在銷量上輕鬆超越了中國競爭對手。
2023年,越南共售出近9.15萬輛電動車,其中超過8.7萬輛為VinFast車型。然而,這些銷售量中有許多來自VinFast的相關方,尤其是全國最大的計程車公司Green and Smart Mobility JSC,該公司95%股份由VinFast創辦人Pham Nhat Vuong持有。
提高消費者意識
在消費者疑慮消退、電動車普及速度加快之前,中國企業正在盡其所能提高人們對電動車的認識。

廣汽埃安在曼谷購物中心展示汽車
廣汽集團子公司廣汽埃安已在泰國素萬那普機場的龐大廣告看板上預定了廣告位置,直接向前往曼谷的旅客宣傳其汽車。比亞迪最近在雅加達市中心開設了一家佔地如足球場大小的展覽廳。
中國汽車製造商也在該地區建立生產設施,例如比亞迪在印尼爪哇島投資13億美元的工廠預計將於明年1月開始營運。同時,奇瑞汽車計劃在泰國羅勇府建設電動車工廠,預計今年投產,年產量為5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