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經常食用魚類可以減少多發性硬化症的殘疾進展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經常食用魚類可以減少多發性硬化症的殘疾進展。研究人員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進行了多年追蹤調查,發現那些吃魚較多的人,尤其是瘦肉型和油脂型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其症狀惡化的風險明顯較低。 即使在確診後少量增加魚類攝取量似乎也有幫助。

魚類不僅含有歐米伽-3,另一種化合物牛磺酸也可能在減緩多發性硬化症的進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科學家認為,牛磺酸的抗發炎和保護作用可能會改變多發性硬化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
今天(2月25日)發表在《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及精神病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上的一項基於人群的研究顯示,多發性硬化症(MS)患者多食用瘦肉和油性魚類可能有助於減緩殘疾進展。
研究人員認為,魚類中的營養物質具有抗發炎和保護神經的作用。 他們的發現凸顯了飲食對控制多發性硬化症的潛在影響。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飲食可能會影響包括多發性硬化症在內的發炎性疾病。 雖然先前的研究表明,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食用魚類可降低殘疾程度,但很少有研究探討食用魚類是否能延緩或減少殘疾的進展。
為了進一步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瑞典多發性硬化症流行病學調查(EIMS)研究中2719名新診斷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數據,這些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8歲。 這項全國性的病例對照研究包括2005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間招募的參與者。
在註冊時,參與者提供了有關其環境暴露和生活習慣的詳細信息,包括他們食用瘦魚和油魚的頻率。 魚類攝取量分為從不或很少、每月1 到3 次或每週一次,根據魚類攝取的種類和頻率,得分從2 到6 分不等。
瑞典多發性硬化症登記處使用擴展殘疾狀況量表(EDSS)對這些患者的疾病進展進行了長達15年的追蹤調查。
確認的殘疾惡化定義為EDSS 評分比基線至少增加1 分,且在兩次檢查(至少相隔6 個月)之間持續增加。
與不吃或很少吃魚的人相比,診斷時魚類攝取量最高的人確診殘疾惡化的風險降低了44%,進展到EDSS 3的風險降低了45%,進展到EDSS 4的風險降低了43%。
趨勢分析表明,攝入的瘦魚和油性魚越多,證實殘疾惡化和進展到EDSS 3 和4 的風險就越低。
2021年,1,719名參與者完成了一份線上追蹤問卷,評估了魚類攝取量隨時間的變化。 約有412 人(24%)改變了他們的魚類攝取量:288 人增加了魚類攝取量;124 人減少了魚類攝取量。
那些在確診後5 年內將魚類攝取量從2-3 分提高到5-6 分的人(133 人)與那些繼續很少吃魚或不吃魚的人(400 人)相比,確診殘疾惡化的風險降低了20%。
只有16 名參與者的魚類攝取量從基線2 分提高到了5-6 分,但與那些仍保持最低攝取量的人相比,他們確診殘疾惡化的風險降低了59%(101)。
即使考慮到體能活動、體重(體重指數)、吸菸、酒精攝取量和日光照射等潛在影響因素,研究結果也是如此。 在對維生素D 水平做進一步調整後,結果仍然相似。
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就因果關係得出肯定的結論。 研究人員說,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這些發現並調查背後的生物機制。
但他們建議”雖然ω-3 脂肪酸(主要存在於油性魚類中)可能有助於減少殘疾的進展,但從食用脂肪較少的魚中觀察到的有益效果表明,其他因素也可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中一個因素是牛磺酸,這是一種氨基酸,在魚類和海鮮中含量很高”。
他們解釋說:”牛磺酸是大腦中最豐富的遊離氨基酸,雖然有內源性機制產生牛磺酸,但外源性供應是滿足生理需求所必需的,牛磺酸具有多種細胞功能,包括通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發揮細胞保護作用,使其成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藥物。”
研究結果強調了飲食(尤其是魚類攝取)作為一種可調節因素的潛在作用,它可以補充現有的多發性硬化症治療策略。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