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空間寬域飛行器「鳴鏑」系列已成功完成關鍵性飛行試驗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宣布,我國自主研發的臨近空間寬域飛行器「鳴鏑」系列(型號MD-22)已成功完成關鍵性飛行試驗。此次試驗中,「鳴鏑」飛行器的飛行速度突破了7倍音速(約8600公里/小時),並具備了「2小時內抵達全球任意地點」的卓越能力。

這項里程碑式的成就標誌著我國在高超音波技術領域已成功躋身世界前列,引發了飛行器愛好者的廣泛關注與熱議。
有節目深入揭秘了中國自主研發的臨近空間寬域飛行器「鳴鏑」。
據了解,「鳴鏑」飛行器在離地面20至100公里的臨近空間內運行,巧妙融合了高超音波速氣動設計與寬域變軌技術,使其能夠在亞音速、超音速及高超音波之間實現無縫切換,從而徹底打破了傳統飛行器對固定空域和速度的限制。
對此,中國科學院計畫負責人表示:“’鳴鏑’飛行器的這項技術突破填補了航空與航太領域之間的銜接空白,為未來空天一體化作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鳴鏑」飛行器搭載了我國自主研發的超燃沖壓發動機,即便在7倍音速的高速飛行狀態下,該發動機仍能保持穩定推進。

這項技術創新成功跨越了「熱障」(高速飛行導致的機體過熱)與「黑障」(通訊中斷)兩大技術難題。
军事专家指出,“鸣镝”飞行器的列装将极大提升我国的“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鸣镝”飞行器在“速度-航程-精度”综合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备穿透现有反导系统并实现“发现即摧毁”的能力。
除了國防領域的巨大價值外,「鳴鏑」飛行器技術還為低成本衛星發射和載人亞軌道旅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團隊透露,他們正在積極開發「鳴鏑」飛行器的民用衍生型號,並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北京至紐約90分鐘直達」的商業航班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