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平均每年流失2730億噸冰近年來速度急遽增加36%
冰川正在加速流失,威脅全球海平面和淡水供應。 一項大規模的國際研究對二十年來冰川流失的情況進行了追踪,結果顯示,冰川平均每年流失2730 億噸冰,速度近年來急劇增加了36%。先進的衛星數據和35個研究小組的合作為了解這一令人震驚的趨勢提供了重要資訊。 目前,冰川融化是導致海平面上升的第二大因素,因此需要緊急行動,以了解並減輕冰川迅速消融的後果。

在過去二十年裡,全球冰川的總面積減少了約5%,而在過去十年裡,冰川融化的速度急劇加快。 由35 個團隊利用衛星資料領導的研究顯示,冰川目前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巨大,甚至超過了格陵蘭冰原。 圖片來源:歐空局/行星視野
世界各地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耗盡地區淡水供應,並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一項由35 個研究小組參與的最新國際研究顯示,自2000 年以來,冰川平均每年損失2,730 億噸冰。 然而,這一平均值掩蓋了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在過去十年中,冰川的損失量大幅增加。

阿拉斯加丘加奇山脈的冰河。 這張圖片由哥白尼哨兵-2 任務於2017 年10 月6 日拍攝,顯示了正在融化的斯科特冰川(左)、謝裡登冰川(中)和查爾茲冰川(右)為其前場的湖泊和河流提供水源。 資料來源:包含修改後的哥白尼哨兵資料(2017 年),由歐空局處理
在2000 年研究期開始時,冰川(不包括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巨大冰原)的面積為705221 平方公里,冰量約為121728 億噸。 在過去的20 年裡,冰川的總體積減少了約5%,各地區的減少量不盡相同,從南極和亞南極群島的2%到中歐驚人的39%不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冰的流失速度也正在加快。 雖然年均損失量為2,730 億噸,但在研究期的後半段(2012-2023 年),這一數字比前半段(2000-2011 年)增加了36%。
在整個研究期間,冰川冰的損失量比格陵蘭冰蓋的損失量高出18%,是南極冰蓋損失量的兩倍多,凸顯了冰川在全球海平面上升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這項研究於2月19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是冰川質量平衡相互比較研究(Glacier Mass Balance Intercomparison Exercise,簡稱Glambie)的一部分。
Glambie 是由蘇黎世大學主辦的世界冰川監測服務組織(WGMS) 與愛丁堡大學和Earthwave 有限公司合作協調的一項重要研究計劃,旨在對全球冰川品質損失進行社區估算。
該團隊負責協調對來自實地測量和大量不同類型的光學、雷達、雷射和重力測量衛星任務的不同數據進行彙編、標準化和分析。
衛星觀測包括來自美國Terra/ASTER和ICESat-2、美國-德國GRACE、德國TanDEM-X和歐空局CryoSat等任務的觀測。

歐空局的地球探索者CryoSat 任務致力於精確監測漂浮在極地海洋中的海冰厚度變化以及覆蓋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巨大冰原的厚度變化。 圖片來源:ESA/AOES Medialab
格蘭比將這些不同來源的不同類型的數據結合在一起,製作出了從2000年到2023年全球所有冰川地區冰川品質變化的年度時間序列。
這項研究的共同負責人邁克爾-贊普(Michael Zemp)解釋說:”我們從35 個研究小組的約450 個數據貢獻者那裡,整理出了233 個區域冰川質量變化估算值。受益於不同的觀測方法,格蘭比不僅為了解區域趨勢和年際變化提供了新的視角,而且我們還發現了不同觀測方法,格蘭比不僅為了解區域趨勢和年際變化提供了新的視角,而且我們還發現了不同觀測值的世界和全球範圍。
利維亞-雅各佈在愛丁堡的地球波會議上主持了一個大型研討會,與所有與會者討論研究結果,她指出:”將全球這麼多不同的研究團隊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提高我們對冰川冰雪流失的認識和確定性,是非常有價值的。這一舉措還加強了社區內部的合作意識。”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2 年,顯示的是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的戈魯賓冰河。 圖片來源:M. Hoelzle
從2000 年到2023 年,冰川共損失6,5,420 億噸冰,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8 毫米。 冰川平均每年損失2,730 億噸冰,相當於每年海平面上升0.75 毫米。
冰川冰的流失速度從研究期間前半段的每年2 310 億噸大幅增加到後半段的每年3,140 億噸。
如今,冰川已成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海洋暖化造成的熱膨脹。 冰川的作用超過了格陵蘭冰蓋、南極冰蓋和陸地儲水量的變化。
除了海平面上升之外,冰川融化也意味著地區淡水資源的大量流失。冰川學家贊普教授指出:”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年損失的2730 億噸冰相當於全球人口30 年的消耗量,假設每人每天消耗3 公升水。”
參與格蘭比分析工作的哈佛大學冰川學家伊內斯-杜賽揚特(Ines Dussaillant)補充說:”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資源,尤其是對中亞和中安第斯地區的當地社區而言,因為在溫暖和乾旱季節,冰川是徑流的主要來源。但說到海平面上升,冰川面積更大的北極和南極地區則是關鍵和南極。

哥白尼極地冰雪地形測高儀(CRISTAL)計劃於2027年發射,它將首次攜帶雙頻雷達測高儀和微波輻射計,測量和監測海冰厚度、上覆積雪深度和冰蓋高度。 資料來源:空中巴士公司
這項研究的共同負責人諾埃爾-古爾梅倫(Noel Gourmelen)說:「這項研究是社會各界和航太機構多年來持續努力的結果,目的是利用各種衛星,而這些衛星最初並不是專門為全球冰川監測任務而設計的。
「這項遺產已經產生了影響,目前正在設計衛星任務,以便對未來的冰川演變進行實際監測,例如歐洲的哥白尼CRISTAL任務就是在歐空局CryoSat遺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歐空局地球觀測應用科學家斯蒂芬-普拉默(Stephen Plummer)說:”我們非常自豪能夠透過歐空局科學為社會服務計劃支持這項重要研究,因為它首次通過社區驅動的方法,將不同衛星和實地觀測對冰川質量損失的多種估計匯集在一起。這些發現不僅對推進我們對全球冰川變化的科學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標誌著今年聯合國國際冰河保護年和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2025-2034 年)籌備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