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衛星數據揭示珠穆朗瑪峰周圍地區雪線的驚人變化
珠穆朗瑪峰地區越來越多的山雪正消失得無影無蹤。冰川上的雪線正在逐漸升高,這表明該地區的冬季條件正在改變。 科學家指出,氣候變暖和乾燥,再加上升華作用,是導致積雪面積縮小的罪魁禍首。 這一趨勢威脅著數百萬人的用水安全,並可能助長尼泊爾更猛烈的火災季節。

2025 年1 月20 日拍攝的喜馬拉雅山脈衛星影像。

2022 年1 月28 日拍攝的喜馬拉雅山脈衛星影像。
珠穆朗瑪峰地區的積雪面積不斷縮小
喜馬拉雅山常被稱為”世界屋脊”,其冬季以極寒而聞名。 然而近年來,珠穆朗瑪峰周圍的積雪面積不斷縮小,現在積雪主要局限於海拔較高的地區。 研究該地區冰雪的科學家說,更溫暖、更乾燥的條件正在將冬季的雪線推向更高的海拔——即冰川冰面上仍有季節性積雪的海拔高度。 這種變化可能會對該地區的水供應和野火活動造成嚴重後果。
2025 年1 月20 日,Landsat 9 的OLI-2(Operational Land Imager-2)衛星影像顯示雪線異常高(上圖)。 相比之下,2022 年1 月28 日的情況更接近正常值,當時同一感測器拍攝了更早的影像(上圖下部)。
冬季無雪的新常態?
根據尼科爾斯學院的冰川學家毛里-佩爾托(Mauri Pelto)說,2025 年1 月出現的低海拔地區無雪的情況在最近的冬天變得越來越普遍。 佩爾托透過衛星影像和當地氣象站資料研究了極寒地區的冰川。 “他補充說,2021 年、2023 年、2024 年和2025 年1 月的高雪線可能暗示著該地區的”新常態”。
北美和歐洲的冰川往往會經由冬季降雪積雪,而這裡看到的冰川則是夏季積雪型冰川。 大約75%的年降水量落在6 月到9 月的季風期,這些冰川在此期間積雪最多。 如果積雪持續的時間夠長,最終會變成冰川冰。
昇華: 冰雪流失背後的隱藏力量
在喜馬拉雅山乾燥的冬季,冰川的積雪通常很有限,融雪量也很小。 然而,昇華造成的積雪損失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可能會很大,佩爾托及其同事發現。 強風、低濕度和異常的溫暖氣溫導致積雪直接蒸發到大氣中,使雪線的海拔升高。
佩爾托計算出,2025 年1 月28 日珠穆朗瑪峰地區冰川的平均雪線約為6,100 公尺(20,000 英尺),自2024 年12 月11 日以來已上升了150 公尺(490 英尺)。 “他說:”這種變化是昇華,而不是融化。 尼泊爾水文和氣象局的官員報告說,在這兩個月中,尼泊爾經歷了比正常情況更乾燥和更溫暖的條件。 佩爾託說,2024 年初氣候乾燥,季風後季節溫暖潮濕,而冬季開始時的雪線已經高於平均水平,這使得問題更加嚴重。
更廣泛的影響: 水和火災風險
季節性積雪量少和積雪持續影響了下游社區的用水安全,減少了農業和其他需求的供應。 根據新聞報道,冬季長期乾旱也導致尼泊爾部分地區2025 年火災季節提前到來。 在尼泊爾過去異常乾燥的冬季之後,例如2021年,就曾發生春季大火。
NASA 地球觀測站拍攝的圖片,由Wanmei Liang 使用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的Landsat 資料拍攝。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