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作為人類的起源地,為什麼文明卻最落後?
很多人不理解,都說人類起源於非洲,那為什麼非洲大部分地區的文明如此落後?有一個重要原因,人類起源和發展文明所需的因素或自然條件是完全背道而馳的。簡單來說,一個出現物種多樣性的地方(這樣才有更高機率出現像智人這樣的物種),一定是動盪不安的環境,而一個孕育文明的地方一定是相對穩定的環境——且一定要擁有那些孕育文明所需的農作物(人類馴化的重要農作物隻長在特定地方,也只有這些地方才出現文明)。
△ 直立人、尼安德塔、智人擴散的時間和最大擴散範圍
人屬物種遠遠不只一次走出非洲,但是什麼時候開始走出非洲,以及哪些物種走出非洲?多少次走出非洲?每一次都經過什麼地方,以及到達哪裡?這些問題是一場持久的、估計永遠不會停止的爭論。
目前,直立人被認為是最早走出非洲的人屬物種,大約200萬年前走出非洲,這是一個時間種,他們在亞洲、歐洲一直存續到大約大約14.3萬年前(甚至可能更晚,我看到最晚存續到2.7萬年前)。
我們中國發現的所謂「人類祖先」基本上都是直立人,包括藍田人,元謀人,西侯度人等等都是直立人,他們和現代智人(也就是我們)最早的共同祖先要追溯到200多萬年前。

智人在大約30萬年前開始擴散,由於人屬物種在生態位上彼此相似——食物組成、技能特徵等等都差不多,所以基本每次擴散都會受到更早走出非洲的、已在當地紮根的人屬物種阻攔。
我发现相比于其它动物,人类(人属物种)的扩散通常更具侵略性,两个人属物种相遇的结果要么是新走出去的物种灭绝,要么更早定居的物种灭绝,我没有看到人属物种有过类似豹属物种那样两个物种通过体型改变来显著改变饮食,然后彼此共存(例如虎和豹栖息地很多都共享)。
但是人屬物種在一方滅絕的過程中,他們彼此通常會進行一些通婚,這讓那些已滅絕的人屬物種依然「存活」在我們的基因中。

為什麼人類起源於非洲?
雖然現在東非大裂谷單一地區的人類起源故事已經受到了較大衝擊,但是東非裂谷是人類進化的搖籃,這一點並沒有改變。
東非大裂谷是一條貫穿東非部分地區的地表斷層線或裂縫,山谷綿延數千公里,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陸地構造之一。
這種裂谷是因為板塊運動形成的,兩個板塊的彼此分離,最後刻畫出這種地質奇觀。
不知道您看到板塊運動會想到什麼?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火山、地震等等。
火山和地震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最關鍵的是,火山和地震在該地區創造出極其多樣化、複雜的地理環境——高山、草原、湖泊等等,以及火山活動帶來的肥沃土壤。

所有這些都讓東非大裂谷地區成為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甚至是最具多樣性的地區之一,鳥類、兩棲類、以及各種植物的多樣性都遠高於其它地區。
类人猿自然也在那里变得极具多样性,例如高山林地的类人猿与草原的类人猿会变成不同物种,而且由于地理的相对封闭,彼此会存在显著的竞争。
在這種動盪不安中,人屬物種出現了,而人屬物種也因為裂谷系統而迅速多樣化,然後又在一次次遷徙、競爭,以及基因融合中,智人就出現了。
△ 古埃及人收穫小麥的畫作
為什麼非洲文明相對落後?
很多人把古埃及歸為非洲的文明,就地理上沒錯,不過支撐古埃及文明的小麥並不是起源於非洲,而是中東地區。
找到那些可馴化的、有潛力的農作物是創造文明的關鍵,水稻在長江流域,玉米長在中美洲地區,這些地區都締造出璀璨的文明。
很明顯非洲並沒有這種農作物,所以自然就無法進入農業文明。
但到底是非洲根本找不到這些有潛力的農作物,還是他們根本沒有用心去發現呢?
估計兩者都有吧!
我們吃的大部分農作物──至少小麥、稻米、玉米…這些最關鍵的農作物都是禾本科植物,可以說人類文明是建立在與禾本科植物共生上的。
非洲的禾本科植物種類其實非常豐富,複雜的地理環境也讓這些植物多樣化了。
△ 古中美洲文明的玉米浮雕
但是這些有潛力的農作物能夠在所有它們的近親物種中脫穎而出,最關鍵的一點都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它們的種子能夠在成熟後依然保留在穗上(這種特徵在野外是很難生存的,但是人類採集起來卻很方便)。
基因突變是隨機事件,它可能從來都沒有在非洲的禾本科植物上發生這種變化。
另一方面,複雜的地理環境也不適合人類去發現和抓住這些植物基因突變的隨機事件,這需要一個相對單一且穩定的地理環境系統才行。
其實就現在來說,非洲人在遺傳上依然是最具多樣性的群體,這是因為人類起源於那裡,他們有更多時間創造遺傳多樣性。
這些遺傳的多樣性讓他們能夠適應在不同地區生活,但也讓他們彼此難以融合。
△ 這些都是非洲人,可以看到就膚色上都存在巨大不同
举一个例子,人类是非常喜欢和相似的人合作的,但是非洲人生理上差别却相当大,比如他们的肤色,彼此就存在显著不同,估计古代非洲人存在不少肤色歧视的。
想象一下,您自己所在部落的边上生活着生理特征上都存在显著不同的部落,如果您是酋长的话,您会做什么?
不停遷徙會是最終選擇。
您可能會因為遇到更強大的部落而遷徙,您可能不想與新來的部落發生衝突而遷徙。
所以,總得來說,狩獵採集會比較適合古非洲人。
△ 非洲狩獵採集的部落
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去發現、抓住禾本科植物的一些微妙變化,或者說根本不會發展農業文明。
而非洲的許多地方生存資源也相對充裕,足以支撐他們的狩獵採集、不停遷徙的生活方式,而這種條件進一步讓他們無心去發現農作物的微妙變化——畢竟種地比打獵可苦多了。
而走出非洲的人類,他們帶著更優秀的技術和適應性,清理掉不同的同類之後,部落周圍的人在生理特徵上就都差不多了,結果就是他們彼此更有可能合作而不是爭鬥,從而讓部落生活在一個相對穩定單一區域內。
最後他們找到了那些有潛力的農作物,之後再找到一個更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區域──通常是一條大河,依托農作物帶來的食物進一步發展自己的部落,最後文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