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AI搜尋接入DeepSeek 超級流量入口開始擁抱開源模型
微信及Wechat合併月活躍帳戶數達13.82億,微信等多個APP近日都在接取DeepSeek。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微信已接入DeepSeek-R1模型,部分用戶在微信搜索框選擇AI搜索,可使用DeepSeek-R1的深度思考功能,該功能還未覆蓋所有微信用戶。
騰訊方面向記者回應稱,微信搜一搜在調用混元大模型豐富AI 搜尋的同時,近日灰度測試接入DeepSeek,在灰度測試範圍內的用戶可免費使用DeepSeek-R1滿血版模型。這次AI搜尋接入DeepSeek-R1,不涉及與DeepSeek的合作,與先前騰訊雲上線DeepSeek模型類似。騰訊多個產品正在探索接入DeepSeek。
記者留意到,騰訊系產品中,騰訊雲AI代碼助手、騰訊元寶APP也接入了DeepSeek-R1。記者在元寶APP看到,用戶可以選擇「適合大部分任務」的騰訊混元大模型,也能選擇「適合深度思考推理」的DeepSeek-R1。
記者在元寶中輸入“騰訊元寶和微信搜一搜為什麼要接入DeepSeek-R1”,DeepSeek-R1思考了17秒,便展示了該模型的思考過程和結果。 DeepSeek-R1稱,接入主要是基於技術優勢互補、用戶體驗升級以及行業的競爭和佈局,騰訊此舉本質是透過「外部技術合作+內部生態整合」快速提升AI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同時降低自研風險,現階段借助DeepSeek-R1的成熟能力是更高效的選擇。

在微信AI搜尋問DeeoSeek-R1“怎麼解讀微信AI搜尋接入DeepSeek-R1模型”,該模型則從功能升級、技術佈局等方面進行了解讀,並總結稱,這是微信構建“超級應用+AI”生態的關鍵一步,它讓信息獲取從“單項查詢”轉向“智能協作”。

接取微信意味著超級流量入口,搜一搜則是微信生態內的主要功能之一。根據2024年騰訊控股第三季財報,本季微信及Wechat合併月活躍帳戶數13.82億,較去年同期成長3%。該季度騰訊行銷服務業務營收299.93億元,年增17%,成長就受惠於廣告主對影片號碼、小程式及微信搜一搜廣告庫存的強勁需求等。
除了騰訊在積極接入DeepSeek旗下大模型,近日有用戶發現,百度旗下文小言APP(原文心一言)也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此外,2月11日,知乎宣布DeepSeek-R1模型能力已在旗下AI搜尋產品知乎直答網頁和知乎App整合上線,用戶在知乎直答通用搜尋和專業搜尋兩項功能中,均可選擇使用DeepSeek-R1模型完成搜尋和問答互動。
原本各大模型廠商旗下的APP主要使用自家研發的大模型,例如騰訊元寶接入騰訊混元大模型,文小言接入百度自研文心大模型,但開源潮流正在打破各大模型公司產品的封閉壁壘。
作為一個開源模型,DeepSeek為使用者提供了呼叫DeepSeek的API(介面)方式,使用者可以付費呼叫DeepSeek-R1的API,也可以在DeepSeek APP上免費使用該模型,此外,其他廠商也可以在自己的伺服器上部署DeepSeek-R1。流量大量湧入讓DeepSeek APP有時會出現卡頓現象,此前DeepSeek也暫停了API儲值服務,但更多廠商部署並在各種應用上提供該模型,客觀上增加了用戶接觸DeepSeek-R1的機會。
DeepSeek-R1對其他大模型廠商造成的衝擊也難以忽略。新浪微博新技術研發負責人張俊林向記者表示,DeepSeek-R1已經擠進全球大模型TOP3行列,R1以外的其他模型要不效果比R1差,要不是閉源模型,所以R1推出會對所有大模型公司都造成巨大衝擊。 DeepSeek將重點放在大模型智力水平的提升上,只要提升基礎模型的智力水平,許多應用的障礙會越來越薄。是要做大模型研究還是做商業化,很多大模型團隊都需要反思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