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有多奇蹟百度就有多落寞
2025年的開局,DeepSeek 在全球掀起風暴。有人受益,就有人受傷。百度急了嗎?答案是肯定的,而DeepSeek帶來的撼動是全世界範圍的,著急的不只是百度。
DeepSeek 目前到底值多少錢?答案之一就是1500 億美元。這個說法來自彭博社,其採訪的一個新創公司創辦人給了這個答案,原因很簡單,就是把OpenAI 的估值切半。 OpenAI 正在敲定軟銀集團的400 億美元投資,而投資完成後,OpenAI 的估值將達到3,000 億美元,所以當下DeepSeek 的估值就是1,500 億美元。
DeepSeek 沒有回應這個問題,外界也很難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就是因為DeepSeek 沒有融資過,缺乏公開的營收、利潤及資本結構細節,它的投入都來自DeepSeek 創辦人梁文鋒的量化交易。

但這不妨礙外在對DeepSeek 做出美好的想像。
如上圖所示,彭博社電視台後來也沿襲了1,500 億美元的說法,這意味著DeepSeek 成為全球大模型新創公司的第二名,僅次於OpenAI,領先前OpenAI 成員創立的Anthropic。同時,這也意味著DeepSeek 僅次於位元組跳動,成為中國估值第二高的獨角獸企業。
這可能是估值的上限,因為1500 億美元的DeepSeek,排在中國十家頭部互聯網上市企業前五的位置,目前僅次於拼多多的市值, 約等於5 個百度的市值。
實際上,彭博文章給的答案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數據:10 億美元到1500 億美元之間。
因為他們採訪了不同的新創公司創辦人和人工智慧專家,給的答案非常不同。而一個較小的範圍是彭博億萬富翁指數,中等估值的DeepSeek 估值在20 億美元到300 億美元之間。
300億美元的估值可能是更符合實際的答案之一,起碼它守住了DeepSeek 估值的下限,也接近目前百度的總市值。
先前市場傳聞,阿里計劃以100 億美元的估值投資10 億美元,認購DeepSeek 10% 的股權,這一消息很快得到了阿里方面的闢謠,而外界也沒有對這則消息過於期待,一方面因為梁文鋒明確表達過,短期之內沒有融資計劃,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100 億美元的實際估值。
而拿百度衡量DeepSeek,是因為百度是中國網路頭部企業中最早發布大型模型產品的。
2023 年3 月就開放文心一言躬身入局大模型戰場,但2024 年百度在大模型領域的先發優勢,被字節跳動的豆包等產品在DAU 上逐漸超越,原本百度將與蘋果合作國行iPhone Apple Intelligence的巨大機會,也在最近確定被阿里分走了一杯羹,此舉是為了多個蘋果合作來降低風險。
這是2025 年的開局,DeepSeek 在全球掀起風暴。有人受益,就有人受傷。百度急了嗎?答案是肯定的,而DeepSeek 帶來的撼動是全世界範圍的,著急的不只是百度。
就在本周,百度宣布从今年 4 月 1 日零时起,文心一言全面免费,所有 PC 端和 APP 端用户均可体验文心系列最新模型。而且,外媒披露百度下半年将发布更新的文心 5.0 模型,在多模态能力上进行显著提升,而另外一边,OpenAI 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出名为 GPT-5 的模型。
DeepSeek 是全球所有科技公司的鯰魚,而百度可以說是DeepSeek 的反面教材。通往AGI 的道路上,競爭還會更激烈。
300 億美元到1500 億美元,是DeepSeek 未來的想像空間。這問題也可以簡化成,DeepSeek 到底抵得上1 個百度還是5 個百度?
1 歷史錯誤的一邊?
——Any ETA for GPT-4.5 / GPT-5 ? Weeks? Months? (GPT-4.5 或GPT-5 預計啥時候推出?幾週後?還是幾個月後?)
——weeks / months(幾週/ 幾個月)
這是山姆·奧爾特曼在社交媒體上透露的最新消息,也是在DeepSeek 的壓力之下,奧爾特曼的另一個畫餅。
OpenAI 最新的路線圖是,在未來幾個月內,不光是要拿出最新的GPT-4.5 或GPT-5,還要將GPT 5 免費開放給使用ChatGPT 的免費用戶們,而付費的訂閱用戶將能夠以更高智能水平運行GPT-5。
GPT-4.5,也就是OpenAI 內部稱為「獵戶座」(Orion)的模型,它將是最後一個非思考鏈模型(non-chain-of-thought model)。也就是說,GPT-4.5 以後的模型,也將跟DeepSeek 一樣展示模型思考過程,能夠在不同的領域和任務中,根據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選擇合適的思維路徑來解決問題,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而GPT-5 傳說已久,它將匯集OpenAI 的最強能力,不僅擁有多模態能力,處理語音、圖像,還將有「深度研究」功能,在高級推理功能上也將實現重大進步,性能改進將超出當前的預期,是類似GPT-3 到GPT-4 一樣的質的跨越。
另外,OpenAI 旨在透過統一模型和刪除模型選擇器來簡化其產品,這意味著它的產品更加聚焦,使用者不再需要手動選擇使用不同的AI 模型來完成任務,所有模型的選擇器將回歸到「神奇的統一智慧」。
OpenAI 的這一路線圖的公佈,顯然是在DeepSeek 壓力之下的動作之一。
先前,奧爾特曼已經承認,DeepSeek 所開發的AI 模型已能與OpenAI 的ChatGPT 相提並論,稱讚其在展示思維鏈條和實現大規模免費應用等關鍵功能上做得“非常出色”,這些都是用戶所期待的特性。
而DeepSeek 的開源策略,也減弱了OpenAI 的領先優勢。
奧爾特曼說出了OpenAI 在開源技術方面,“站在了歷史的錯誤一邊”,OpenAI 閉源的開發方法將在未來改變,雖然這不是OpenAI 當前最首要的任務,但奧爾特曼已經在考慮一個不同的開源策略,也將開源那些不再先進的舊模型。
開源同樣刺痛了百度,開源和閉源模型並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關係。先前李彥宏一直認為,大模型領域中開源其實是最貴的,開源大模型會越來越落後。同等能力下,閉源模型的推理成本更低、反應速度更快。同等參數的情況下,閉源模型的能力也較強。
要從歷史錯誤的一邊轉向順應潮流並不容易,好在這種認識也發生在了百度這一邊。
百度首先的改變就是,用全面的免費策略留住用戶。百度將在4 月1 日開始全面免費,所有PC 端和APP 端用戶均可體驗文心系列最新模型,此外,文心一言上線深度搜尋功能,該功能也將於4 月1 日起免費開放使用。
但這顯然是不夠的,因為DeepSeek 已經讓用戶意識到,好不好用才是真正的壁壘,即便處於領先優勢的豆包,也在日活躍用戶數上被DeepSeek 超越,QuestMobile 數據顯示,DeepSeek 的日活在2 月1 日已經達到了3286 萬。
然而隨著DeepSeek 的產業滲透率和成本壓力的上升,外界都以為DeepSeek 的商業化肯定會加快。但業界人士透露出的消息是,DeepSeek 創辦人梁文鋒似乎不太看重這3,000 萬DAU,因為他的目標是通往AGI,而不是眼下的DAU。
當下的DeepSeek 顯然沒有更大的變化,沒有開啟收費模式,也沒有徹底解決伺服器繁忙的卡頓問題。知情人士透露,DeepSeek 團隊目前的重心,還是在開發一系列更有趣、更具挑戰性的產品,預計今年上半年發布。
2 更便宜的AI,更高的需求
DeepSeek 的異軍突起,本質上戳破了大模型的泡沫,讓科技業回歸理性:要用更具性價比的AI 能力,激發更高的需求。
全球科技產業都被DeepSeek 影響,AI 產業更深刻的震盪或將襲來。亞馬遜、Google、微軟和Meta 的財報公佈後,數據顯示,它們在2025 年的資本支出將超過3,200 億美元,其中Meta 今年的資本支出將達到600 億至650 億美元,較2024 年的392.3 億美元大幅增加,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押注人工智慧。
下週開始,百度、阿里和騰訊的最新財報即將公佈,或許將是中美科技力量在AI 投入上的關鍵對比。
而從去年第三季的數據來看,阿里和騰訊依然保持高投入。阿里的資本支出高達174.9 億元,而騰訊的資本支出也達到了171 億元,二者都對算力資源和AI 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投入,尤其是阿里的資本支出已經攀升至歷史高點。
反觀百度,明顯已經掉隊,隨著營業收入成長下滑,資本支出上也顯得更為謹慎。 2024 年第三季度,百度核心業務(不包括愛奇藝)的資本支出為16.4 億元,年減53.54%,與騰訊和阿里遠不是一個數量級。
成本的銳減,價值的爆發,是DeepSeek 的亮點,但投入資源的數量,依然是衡量人工智慧模型的智慧程度的一個標準。
DeepSeek 用更低的成本構建了自己更強的AI 技術,但奧爾特曼依然在強調一個共識,那就是模型的智能程度大致等於用於訓練和運行模型的資源的對數,“這些資源主要包括訓練算力、數據以及推理算力。似乎只要投入任意數量的資金,就能獲得持續且可預測的提升;預測這一情況的縮放定律在多個數量級都準確無誤。
百度和阿里在資本支出上的巨大差距,或許能成為現在蘋果選擇與二者合作的時代註腳。隨著4 月百度的文心一言開始免費,中國的iPhone 16 系列用戶也將開始用上與多個中國夥伴合作的AI 功能。
當然,別忘了Apple Intelligence中也有自己的基礎語言模型,包括一個設計用於在設備上高效運行的約30 億參數模型和一個設計用於私有雲計算的大型基於伺服器的語言模型。
而阿里巴巴的AI 模型將深度整合至iOS 系統,涵蓋語音互動、影像生成、個人化推薦等功能模組,官方透露的消息是,蘋果公司之所以選擇阿里巴巴,主要考慮了「技術適配性、生態協同、政策合規」三方面因素。
但為何沒有選擇如今風頭正盛的DeepSeek?就連庫克在財報會上都提及DeepSeek,認為其「推動效率的創新是件好事」。
DeepSeek 團隊缺乏支持像蘋果這樣的大客戶所需的人力和經驗,這只是解釋的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原因或許是DeepSeek 團隊誌不在此,大模型只是漫長的積累過程之一,他們要忙於更重要的技術研究,其技術驅動型的創新願景遠不止於此。
而對於阿里來說,與蘋果合作無疑收穫了一個巨大的AI 落地場景和更高的C 端使用的需求。 DeepSeek 為產業帶來的震動和啟示之一,就是B 端客戶重要,撬動C 端用戶的規模更重要。
恰如蔡崇信在杜拜舉行的世界政府高峰會上提到,隨著DeepSeek 現象,人們會開始改變方向,不再把數百億美元投入到運算基礎設施中,只為了訓練最聰明的孩子,成為博士生和諾貝爾獎得主。 “我們應該關注世界上實際的問題,用AI 去解決它們。所以,很多人將開始將資源投入到應用領域。”
這也是DeepSeek 帶給未來的想像空間,遠比它本身的價格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