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命名的第一種中國恐龍:體長近10公尺在雲南發現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地質博物館和祿豐市自然資源局等單位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在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雜誌線上發表研究成果,報告了雲南祿豐地區發現的早侏羅世蜥腳型類恐龍新種-岳氏星宿龍,這是2025年命名的第一種中國恐龍。
岳氏星宿龍的模式種為程氏星宿龍,於2017年被命名。這次新發現的岳氏星宿龍化石標本保存較為完好,包含頭後骨骼,有完整背椎到尾椎序列、左側肩胛骨以及幾乎完整的腰帶和後肢,現保存於二鑽山一號館。
經研究對比,此標本發育四節薦椎,體型上體長估測為8-10米,與模式種有差異。
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其與程氏星宿龍為姊妹群關係,故定為新種,種名獻給對祿豐恐龍化石修復和保護有突出貢獻的岳氏一家。
岳氏星宿龍的發現意義重大,再次顯示從早期非蜥腳類蜥腳型類到蜥腳類演化中,薦椎數量增加並非蜥腳類演化支獨有。
不同演化支的早期分化蜥腳型類存在發育四節薦椎情形,此特徵或與適應增大體型及為四足行走提供更好骨骼支撐有關,為恐龍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