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最新發聲談及DeepSeek、與蘋果合作進度、阿里換帥隱情
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高峰會於2月11日-13日在杜拜舉行。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出席並演講。蔡崇信在演講中透露了阿里巴巴與蘋果公司的最新合作,以及對目前大熱門的DeepSeek、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前景的看法。此外,蔡崇信也回憶了與馬雲的往事,2023年阿里換帥背後的故事。

開發閉源人工智慧的價值幾乎為零
對於「當下人工智慧競賽中誰比較厲害」的提問,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董事會主席蔡崇信表示,答案每天都不一樣,目前大家競爭得很激烈。
在蔡崇信看來,DeepSeek對於產業意義重大,因為它透過工程創新大幅降低了大語言模式的訓練和推理成本。他指出,許多問題需要藉助人工智慧來解決,這樣人工智慧才能發揮作用、提高生產力並產生經濟效益。
「當人們看到DeepSeek帶來的影響時,就會開始轉變思路,不再再投入數千億美元,只為了訓練出能拿諾貝爾獎、最聰明的『博士』模型。我們要找出世界上實際存在的問題,然後用人工智慧去解決它們。」蔡崇信說。
蔡崇信也強調,DeepSeek讓我們看到了開源的價值。 「現在如果開發人工智慧的唯一目的是打造一個閉源的、像最聰明的博士生和能拿諾貝爾獎的孩子一樣的系統,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的價值幾乎為零。”
談阿里蘋果合作:他們需要與中國AI公司合作,我們非常幸運
蔡崇信表示,「蘋果是邊緣運算的一個例子,他們的智慧型手機是一種設備,而不是位於某個資料中心的大型計算機,所以他們需要在蘋果的手機裡設定一些小的人工智慧」。蔡崇信表示,在中國,蘋果需要與開發人工智慧的中國公司合作。
“無論你在哪裡做生意,你可能都希望有一個本地化的人工智能公司為你的設備提供動力。”蔡崇信表示,“蘋果一直很有選擇性,他們與中國的許多公司進行了交流,最後他們選擇和我們做生意,我們非常幸運,並感到非常榮幸能夠與蘋果這樣一家偉大的公司做生意。”
回憶初見馬雲:他極具個人魅力,是個領導者
蔡崇信回憶起加入阿里巴巴和初見馬雲的情景。
蔡崇信表示,1999年來到杭州一間公寓拜訪馬雲,那時馬雲還沒出名,但是當時《經濟學人》的編輯克里斯・安德森已經把馬雲稱為中國的傑夫・貝佐斯(亞馬遜集團創始人)。
蔡崇信稱,馬雲極具個人魅力,當時就被馬雲吸引了,聽他講了大概一個小時。蔡崇信回憶稱,馬雲談到阿里巴巴的願景,當時自己也不完全理解。馬雲說,創辦一家公司並不真的需要商業計劃,只需要前進。
蔡崇信談到當時讓他決定辭去70萬美元年薪加入阿里巴巴的原因。 “馬雲是一個領導者,他可以讓人們相信技術將改變世界的使命。我意識到,互聯網技術不僅會改變這家公司,也會給整個國家帶來巨大影響。”
蔡崇信分享道,馬雲當時的願景是創建一個網路平台,讓中國的所有小型企業、製造商和從事出口貿易的公司都能在這個平台上展示自己。 「當時我們稱它為BBS,這是阿里巴巴網站的第一個版本。它是英文的,因為它是為那些從中國採購商品的外國人設計的。當時中國正處於加入世貿組織的前夕,中國的出口經濟開始蓬勃發展,這也推動了阿里巴巴早期的成功。”
阿里創立初期沒太多資金,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蔡崇信回憶阿里創業早期時表示,阿里巴巴創立初期並沒有太多資金,一切都是為了生存,馬雲教導大家只要能多活一天就還有機會去創造。必須活下去的本能,幫助我們克服了失敗。
蔡崇信指出,生存和創新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兩者相輔相成,對生存的渴望催生了許多創新。 「回顧阿里巴巴的歷史會發現,所有高成長業務都是自然發展起來的。我們從B2B市場起步,接著進入了消費市場,也就是淘寶。然後我們意識到支付對於促成在線交易至關重要,於是開發出了支付寶。像谷歌、易趣基於搜索的廣告,這種方式也是我們的發明,如今淘寶盈利仍然頗豐。雲計算業務也是自然發展起來的。」
很多董事長不願放手不利於培養年輕管理層
蔡崇信談起2023年阿里換帥時稱,擔任董事會主席是因為當時包括董事會成員在內的許多人都覺得需要更換管理團隊。
蔡崇信強調,他不認同既有執行董事長又有執行長的體制,因此在出任董事會主席時拒絕了執行董事長的頭銜。 “因為那樣的話,到底誰來負責?員工會感到困惑,外部人員也會搞不清到底是誰在真正管理公司。”
蔡崇信說道,“我很明確,首席執行官負責管理公司,而在分配資源方面,我為首席執行官提供支持。作為公司董事會主席,不阻礙大家做事很重要,很多董事長不願放手,我認為這不利於培養年請管理層。”
談投資NBA籃網隊:我先是名運動員,然後才成了極客
蔡崇信在談到自己投資NBA籃網隊時表示,“我不像很多科技企業家,我首先是一名運動員,然後我成為了一名極客,因為我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花了很多時間與工程師和科學家打交道。”
蔡崇信對運動感興趣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小時候在男子寄宿學校的經歷。蔡崇信透露,當時父母把自己送到美國寄宿學校時,自己是相當健壯的,但在一個新的環境裡有點害羞,這是一所男子寄宿學校,你能得到人們尊重的唯一方法就是參加體育活動,所以他自己選擇了最難的玩橄欖球運動。
「我對運動的熱情一直存在,但投資職業運動隊的機會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出現的,我真的沒有打算這樣做。」蔡崇信表示,在2017年的時候,自己研究了NBA和主要職業運動聯盟的經濟學,對此非常感興趣並決定進行投資,而且現在這項投資的價值上升了不少。
蔡崇信也分享了自己從體育運動中得來的生活和工作哲學。他表示,“對於那些參加網球和高爾夫等團隊運動或個人運動的人來說,幾乎每個賽季都要面對失敗,如何反彈並不是考慮下一場比賽,而是考慮明天的訓練,只有在明天的訓練中提高,你才可以變得更好一點,為下一個對手做準備。”
「我認為,如果你把工作中的原則應用到商業中,那就是一回事,如果你在經營企業,你只需要非常專注於每一個操作方面,我希望我們的管理團隊專注於這樣的事情。」蔡崇信表示。
2018年4月,蔡崇信以10億美元收購了籃網隊49%的股份;2019年8月,他又以13.5億美元收購了籃網剩餘51%的股權;隨後,他花費11.5億美元收購了籃網隊主場巴克萊中心。三筆交易合計,蔡崇信一共花了超30億美元,成為NBA球隊的第一位華人大老闆。
而在去年6月,科赫家族以58億美元(約421億元)估值收購布魯克林籃網隊母公司BSE Global 15%的股權,將向BSE Global的所有者蔡崇信、吳明華夫婦及其家族開出6.88億美元(約合50億元)的支票。投資完成後,布魯克林籃網隊和紐約自由人隊的總估值約為60億美元(約430億元),打破NBA歷史紀錄,成為北美職業運動史上最高的估值之一,蔡崇信在這筆投資中獲得了不菲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