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傳出勁爆「小作文」 英特爾據傳將與台積電合資股價已暴漲26%
在經歷了近一年的疲軟下跌後,本週,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股價突然有如神助,連續上漲四天,累計上漲26%,直接觸及200日均線。而在這突然的大漲背後,與一則有關英特爾與台積電合資的傳言有關。
英特爾股價過去六個月走勢
作為對比,台積電美股ADR這四天整體呈現弱勢,累計下跌1.53%。
英特爾要與台積電合資造芯?
近日,投行Baird分析師Tristan Gerra表示,供應鏈市場上有傳言稱,美國政府可能會推動英特爾和台灣晶片代工巨擘台積電成立合資企業。
根據Baird的報告稱,英特爾的晶片代工廠可能會分拆為新的合資企業,由台積電和英特爾共同擁有,由台積電負責營運。台積電可能會派遣工程師前往該晶片製造廠,監督2nm和3nm製程晶片的生產,利用其專業知識確保該工廠的成功以及英特爾未來製造專案的可行性。
這消息對英特爾來說絕對是天降甘霖。近幾個季度以來,英特爾在技術發展上面臨瓶頸,在經營上也出現困難。而台積電則在晶片代工領域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因此,如果台積電與英特爾成立合資企業,將有助於英特爾脫離困境,也有助於促進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的發展。
Baird分析師Tristan Gerra聲稱,雖然該傳言目前還沒有得到證實,而且這個項目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但該傳言有其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董事會2月12日至2月14日在美國召開,這是該公司首次在美召開董事會,這被有些市場觀察人士當作合資傳聞的一個佐證。
就在這則報道出爐的前一天,美國副總統JD·萬斯在巴黎發表演講,大力提倡美國製造晶片,強調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將繼續在美國設計和製造。
考慮到英特爾是美國國內最大的晶片製造商,JD萬斯的言論似乎也在呼應上文傳言,暗示美國政府將幫助英特爾脫困。受此影響,英特爾股價應聲大漲。
合資對台積電弊大於利?
然而,不少晶片產業專家和分析師卻對這項傳聞的真實性和可行性提出質疑。尤其是考慮到,對於台積電來說,這個合資的計畫顯然是弊大於利。
台灣資深產業分析師陳子昂週四指出,英特爾近年表現不佳,在華盛頓眼中已成為累贅。如果美國政府確實在推行這項策略,這是一個聰明的舉動——以最少的投資振興英特爾現有的設施,同時加強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然而,他警告稱,這個計劃可能會使台積電面臨嚴重的智慧財產權問題。
台灣經濟研究院(TIER)台灣產業經濟資料庫研究員劉佩真也指出,如果台積電與英特爾組成合資企業,台積電將面臨技術外流的風險,
劉佩真表示,雖然台積電透過合資企業在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和日本熊本建立了生產設施,但與其合作的當地企業都是其客戶。而英特爾則不同──它是台積電的直接競爭對手。如果台積電與英特爾組成合資企業,這家合資企業將不可避免地專注於先進的半導體技術,一旦技術洩露,可能會危及台積電在先進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
劉指出,特別是考慮到美國總統川普一貫的形式作風——「致力於優先考慮美國利益」——如果台積電與英特爾合作,它更可能處於不利地位。
花旗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 表示,如果合資傳言為真,台積電將透過提供工程師和其他技術知識「幫助」英特爾的商業代工業務,使該業務能夠實現尖端製造,並提供一個可行的美國尖端代工廠。美國政府顯然也將提供資金來協助這個過程。
然而,花旗也認為,這種安排不太可能成功。花旗分析師指出,英特爾與台積電的製程生態系統不同,而且如果合資,英特爾員工將不得不採用不同的工作安排。
花旗仍認為,英特爾應該直接退出代工業務,並重申對該股的中性評級,目標價為21美元——較週四收盤下跌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