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揭示類人猿離開非洲的時間比我們想像的早20萬年
最新研究表明,類人猿遷徙到歐亞大陸的時間比以前認為的要早大約20萬年,早於格魯吉亞的德馬尼西遺址。人類學家一直在爭論早期人類–與現代人類有密切關係的祖先–何時首次遷出非洲,並開始逐步向全球擴散。

雖然當下普遍被接受的觀點是,人類至少在180 萬年前到達歐亞大陸,但一些零散的證據表明,人類的出現甚至更早。 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新發現將這條時間線推回到近200 萬年前。
這結論的依據是在羅馬尼亞格拉昂恰努遺址發現的多塊帶有切割痕跡的骨骼化石。 格拉昆恰努遺址位於奧特河谷,是20 世紀60 年代發掘的幾個化石豐富的遺址之一。 由於這裡沒有發現類人遺骸,研究人員只能依靠間接證據來證明它們的存在,例如在石器和動物骨骼上使用工具留下的痕跡。

研究人員對來自格拉烏納希紐及其周邊遺址的5000 多塊骨頭進行了仔細檢查,以尋找石器在動物身上留下的切割痕跡。 在這些骨頭中,研究團隊確定至少有20 塊骨頭有切割痕跡。 研究團隊利用生物分層數據和高精準度鈾鉛測年技術來估算這些骨骼的年齡,其最小年齡為195 萬年前。
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這個由十多位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團隊由俄亥俄大學人類學副教授Sabrina Curran、阿肯色大學人類學副教授Claire Terhune 和布加勒斯特”Emil Racoviţă”研究所的Alexandru Petculescu 領導。 布加勒斯特岩洞學研究所的Alexandru Petculescu。

Claire Terhune,阿肯色大學人類學副教授。 資料來源:阿肯色大學
Terhune指出,研究小組必須克服幾個挑戰,包括該遺址沒有人類骨骼和石器。 他們還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即這些骨骼是在50 多年前挖掘出來的,因此很難確定骨骼之間的關係以及沉積的確切原因。
這些化石目前收藏在”埃米爾-拉科維察”(Emil Racoviţă)奧爾特尼亞博物館。 儘管研究人員自發現這些骨頭以來一直斷斷續續地對其進行研究,但直到最近十多年,他們才想到要重新研究這些骨頭,並對每塊骨頭的表面進行仔細觀察。
Curran說:”我們最初並不指望能找到什麼。但在一次例行檢查藏品時,我們發現了幾塊有切割痕蹟的骨頭。這促使我們與史密森學會的布里安娜-波比納博士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邁克爾-潘特博士合作進行了進一步調查,並在不同的骨頭上發現了其他明顯的痕跡,這表明存在蓄意的屠宰活動。”
在這項發現之前,喬治亞的德馬尼西遺址被認為是非洲以外最古老的類人猿活動證據,其年代約為180 萬年前。 確認這些印記的年代既確定了比以前認為的早20 萬年就有人類出現在歐亞大陸,也確定了人類使用工具的情況,為這一地區的人類活動提供了一些最早的證據。
研究小組將這項工作與”埃米爾-拉科維察”岩洞學研究所的維吉爾-德勒古辛領導的同位素分析相結合,幫助重建了這些類人猿可能生活的環境。 該研究有助於重建這些類人猿當時的生活環境。 這項研究表明,這一地區的氣溫會出現季節性波動,就像今天一樣,但降雨量可能會更大。 這很可能與這些類人猿最初在非洲適應的環境不同。 對該遺址動物化石的分析也顯示,他們可能遇到了一系列新的動物群,包括毛犀牛、劍齒虎、穿山甲和猛獁象。
“古人類學領域可能是有爭議的,”Terhune 指出。 “人們對人類祖先的研究非常熱衷,其中一場持續的爭論與最早使用工具的證據有關。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記錄這些切割痕跡時非常細緻,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我們把這些骨頭交給另一位古生物學家,他們會說:’哦,是的,這些是切割痕跡。’但如果我們告訴他們這些骨頭來自200 萬年前的羅馬尼亞,他們不可能說’。
但研究小組相信,他們已經弄清楚了事實,而這項發現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Curran補充說:”格拉烏納希紐遺址是我們了解人類史前史的關鍵時刻。它表明,早期的類人猿已經開始探索和居住在歐亞大陸的各種環境中,顯示出一種適應性,這種適應性後來在他們的生存和傳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類進化的歷史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和錯綜複雜,”她補充說,”我們才剛開始揭開這個故事的眾多篇章。”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