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台灣搶走了美國的晶片生意,得拿回來
在台灣地區生產的晶片,美國總統川普始終沒有放下過覬覦之心。根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週四(13日),川普再次指責台灣地區搶走了美國的半導體晶片業務,並直言不諱地表示希望將之奪回。
根據美媒C-SPAN發布的直播視頻,川普在白宮回答記者提問時談到,美國曾經有強大如英特爾的半導體巨頭,直到被台灣奪走了晶片業務。
「我們必須在國內製造晶片。現在,我們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在台灣製造的,在韓國還有一點。」他接著說,「恕我直言,台灣搶走了我們的晶片業務。我們有英特爾,我們有這些表現出色的優秀公司。但它們被搶走了,我們想要回這些業務。我們希望這些業務能回到美國。如果不把它帶回來,我們就不高興。」
對於關稅會提高消費者生活成本的擔憂,川普承認這將造成“短期幹擾”,但從長期來看,這仍然是個能讓“國家發大財”的明智之舉。
他繼續強調,關稅將迫使製造業回流,“如果你在這裡建廠,就不會有任何關稅,我認為這就是將要發生的事情。我們將有大量的就業機會。”
C-SPAN視訊截圖
美國知名科技媒體PCMag提到,在川普再次將矛頭指向台灣的兩週前,他曾在共和黨策略會議上威脅稱,對所有美國以外製造的電腦晶片、半導體等徵收高達100%的關稅,以促使科技公司將晶片製造生產線遷回美國。
根據路透社報道,川普當時特別警告稱,他計劃對台灣生產的晶片徵收100%的關稅,避免關稅的「唯一方法」就是科技公司回到美國建廠。
他不滿道,美國許多科技巨頭都從台灣採購晶片,「我們希望他們回來。我們不想像拜登的荒謬計劃一樣,給他們數十億美元。他們已經有數十億美元了,他們唯獨不缺錢,只是需要一個刺激措施,這個刺激將是他們不想支付的25%、50%甚至100%的關稅。」
對此,台灣當局28日緊急作出回應,聲稱“台灣代工模式”為島內和美國的半導體業務創造了“雙贏的商業模式”,台當局將尋求與美國保持密切合作。
當地時間1月27日,川普發表演說。影片截圖
台灣擁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台積電,英偉達、蘋果、高通等美國科技公司都從台積電採購晶片。台積電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兩座晶圓廠,去年4月宣佈將第三座晶圓廠。根據台積電的說法,第一座晶圓廠已從2025年初開始生產,第二座晶圓廠預計於2028年投入營運。
路透社指出,儘管台積電已承諾在美國投資650億美元建廠,但台積電的大部分生產仍在台灣進行。如果川普真的對晶片加徵關稅,台積電出口的晶片仍需要繳納巨額關稅。報告稱,北美市場對台積電至關重要,2024年台積電70%的營收來自北美客戶。
根據PCMag報道,迄今為止,台積電尚未對川普的關稅計劃予以置評,但在12日該公司批准追加170億美元資金,以加強其晶片生產,其中一部分將用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生產。
面對川普的威脅,其他台灣企業也在「瑟瑟發抖」。同為蘋果iPhone手機主要供應商的富士康已宣佈在美國投資建廠,主機板製造商華擎則計畫將生產遷出中國大陸,轉移至台灣和越南。
根據台灣《工商時報》等報道,台灣本週派出兩名經濟官員前往華盛頓,拜會美國相關官員及企業人士,試圖了解川普團隊的真正想法。
另據《紐約時報》報道,在兩人出發前,台灣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解釋稱,此舉是「為了更好地向川普團隊解釋自身立場」。他還說,民進黨當局希望從阿拉斯加購買更多液化天然氣,以爭取迴旋餘地。
不過,三名熟悉情況的美國官員向美媒透露,民進黨當局為與川普核心圈建立聯繫所做的努力,迄今收效甚微。
2月12日,國務院台辦舉行例行記者會。對於美方威脅對台晶片徵高關稅,發言人朱鳳蓮表示,美國有關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再次證明美國永遠奉行「美國利益優先」。事實一再證明,民進黨當局「倚美」越多,害台越深。所謂“應對措施”不過是“賣台媚美”,只會損害台灣產業發展的根基,犧牲台灣民眾的利益福祉。
根據美媒報道,對晶片製造業發表評論之時,川普13日宣布決定徵收“對等關稅”,即讓美國與貿易夥伴彼此徵收的關稅稅率相等,並稱將考慮對使用增值稅制度的國家加徵關稅。
根據美聯社、香港《南華早報》消息,這標誌著全球貿易戰進一步升級。新的徵稅措施由白宮進行長達數月的評估生效。但川普提名的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告訴記者,所有評估將在4月1日前完成,如果川普決定繼續推進,關稅可能於評估後的隔天生效。
美聯社提醒稱,針對川普的行為,中國已經實施了反制措施,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已經準備好反制措施,「這都會對美國經濟造成打擊」。美國四大銀行之一的富國銀行,日前發布報告指出,關稅可能會損害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並繼續推高美國的通貨膨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