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發現方頭魚新物種體長可超過40厘米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聯合浙江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的研究者在南海發現魚類新物種-幽靈方頭魚Branchiostegussanae。據介紹,方頭魚類是南海重要的經濟魚種,因其頭部形似馬頭,在不少地區有「馬頭魚」的俗稱。這個新物種早已被南海漁民熟識,由於其極為特殊的面部條紋,漁民稱其為“鬼馬(頭魚)”,這也是幽靈方頭魚中文名的來源。
方頭魚家族廣泛分佈於印太區域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域,是南海漁獲的常見身影。這次新物種的發現,使得我國海域的方頭魚種類增加至六種。然而,由於它們多棲息於較深的水域,科學界對這群人的了解相對有限。
幽灵方头鱼在外形上显著区别于其他已知的方头鱼种类,其眼下装饰着醒目的红色条带,体覆盖着暗灰色纵纹,尾部则呈现出平截的形状。
更關鍵的是,基於粒線體Cytb、COI及12SrDNA基因序列的系統演化分析揭示,幽靈方頭魚在遺傳上與現有種類存在著高度的分化。
儘管目前所採集的標本均源自海南陵水至西沙群島之間的水域,但研究人員推測,幽靈方頭魚很可能廣泛分佈於南海西北部的陸坡區域。值得注意的是,該物種的體長輕鬆超過40厘米,是近年來鮮有報導的中大型魚類新物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