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隻河狸2天建好捷克拖了7年的水壩」 這「河狸」嗎?
可愛的大型囓齒動物河狸,最近上了新聞。有多家媒體報告說,捷克一座7 年還沒動工的水壩,被一窩河狸在一天或兩天之內搞定了,省下了900 萬人民幣的經費。看完是不是很難不感嘆一句──這「河(合)狸(理)」嗎? ? ?


河狸真的有這麼厲害嗎?是不是以後大家都不用治理河流了,放一窩河狸過去問題就解決了呢?人類的工程跟動物的行為顯然無法簡單地劃上等號。
首先有一件事可以明確:很多報道裡說河狸的壩是一夜之間或2 天時間築成的,這肯定是誇張--和歷史上其他「一夜城」的故事一樣。河狸築壩通常都需要幾個星期。不過,壩最終合龍的時候,水位的上漲倒是可以在一兩天內實現。如果附近的人先前沒有註意到壩本身,或許確實會誤以為壩是一兩天建成的。
這個蓄水的一夜,恐怕也不是發生在最近。這道「水壩」所在的捷克Brdy 保護區的官網上有放出關於河狸的新聞,其中提到它們修建了水壩,改變了水位,還配上了照片——然而這則新聞發佈於2024 年1 月25 日。沒錯,是一年前。
捷克Brdy 保護區的官方網站上關於河狸興建水壩的新聞
河狸修建完水壩之後的保護區濕地現況。圖片來源:捷克Brdy 保護區的官網
另外,這個壩其實也沒多大。捷克電視台CT24 因為此事採訪了動物學家Jiří Vlček。他表示,如果讓人來搞這個項目,一個星期也能搞定。從Brdy 保護區的官網上河狸壩的照片來看,這也確實不是什麼大規模的工程,就是正常的河狸壩,目測高度在一公尺左右,寬度不超過幾十公尺。
既然如此,為何說能省下900 萬人民幣的巨款呢?這數字本身算是有出處的,Brdy 保護區局長在接受採訪時說,大概能省下3000 萬捷克克朗——大約折合900 萬人民幣。不過,一星期就能築成的壩,無論如何不可能這麼貴吧?
看到這裡,是不是能感覺到,這個「河狸助人」的事件背後,還別有隱情了?沒錯,這段水域的治理,正深陷於一場漫長的扯皮之中。
捷克西波西米亞大學的學生Bejčková Marie 在2019 年寫成的學位論文梳理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問題的焦點,就在負責這一流域的上級機構,伏爾塔瓦河水資源管理局。
故事要從2002 年的8 月講起。當時,兩個低壓區從義大利北部移動到了中歐,為克拉巴瓦河帶來了連續數日的大雨。 227mm 的降水令河水沖出河道,水庫水位以每小時23 公分的速度上漲,差點就超過了水庫的承載力。很明顯,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大背景下,舊的基礎建設已經不堪重負,河道重新治理的計畫提上了日程。克拉巴瓦河屬於伏爾塔瓦河水資源管理局的管轄範圍,所以沿河的羅基察尼市政府委託管理局規劃了一個治理方案,加寬河道,沿河修建1 公尺高的混凝土牆。
但管理局設計的這個方案沒能推行下去。它不但相當醜陋,而且只保護了市中心,把洪水的壓力轉嫁給了上下游。當洪水到來時,下游的其他城區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破壞;而如果真的遭遇百年一遇級大洪水,越過混凝土牆的積水也無處可去。總之,這是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案,遭到了大量市民和環保組織的反對。更重要的是,該方案中涉及的部分河道是私人擁有的,這些人不同意就無法推進。
時間一拖就拖到了2018 年。這一年,無法忍受下去的市政府另起爐灶,聘請了外來的職業設計師規劃了一套新的治理方案。這套方案明顯要更科學,放棄了混凝土牆而改用更複雜的堤防系統。它也考慮了市民日常通行遊玩的需要加入了樓梯、人行道和自行車道,也加入了上下游河床的複合治理計畫。
不料,這個新方案卻遭到了伏爾塔瓦河水資源管理局的拒絕。名義上,這是出於專案範圍的分歧。新方案基於要求的治理範圍比舊方案更廣,管理局堅持自己舊方案的分析結論,拒絕批准超出的部分。實際上這是否涉及雙方官僚機構之間的多年積怨,大概只有當事人才能說得明白了。無論如何,新的計畫也就此陷入僵局。截至2019 年論文寫成時,作者Marie 也對談判抱持一定希望──不過根據後續報導的缺失來看,談判進展恐怕相當有限。
好消息是,附近的另一段河道治理並沒有陷入拖延,順利完成。這條河道長度為半公里,治理內容包括重新鋪設河道和修建洩洪區,造價為1724.5 萬捷克克朗,相當於約500 萬人民幣——關於前述900 萬人民幣的大壩造價,可供參考。
河狸築壩的Padrťské 湖位於羅基察尼市上游不遠處,或許是克拉巴瓦河綜合治理項目的一部分,或許是與之相關聯的其他項目,但總之都屬於伏爾塔瓦河管理局的管轄範圍內。這部分的治理極可能也陷入了同樣的官僚扯皮。 CT24 電視台的報告裡說:「管理局正在協商計畫的範圍和土地所有權問題,結果進度被河狸趕超了。」這個協商究竟是怎麼個協商法,也只能任憑讀者想像了。
而這很可能發生在一年前的事情,現在突然上了新聞,或許其實是協商的當事人終於忍無可忍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CT24 的捷克語新聞和Czech Radio 的英語新聞裡,都沒有採訪到伏爾塔瓦河管理局的相關人員。
由此看來,900 萬人民幣的報價,更可能是也是當事人的洩憤之語——實際上,參考剛才提到的另一個項目,900 萬的這個報價應該包括了區域河段的整體治理,而不僅限於築一道小壩。
不管怎樣,河狸至少完成了專案的一個任務,那就是提高水位,製造出新的濕地。 Czech Radio 的報道裡動物學家誇獎了河狸,說「讓人來選址也選不出更好的」。(這也許就是中文報道中「選址與保護區規劃的地點一致」這個說法的信源吧)
其實,在這個具體的案例裡,河狸選擇合適的地點也不算很難。因為它的大壩所在地點,原本就是被人挖出來的引水渠。人類挖掘的引水工程,一般都是有違當地水文的自然分佈的(不然也就不需要人來挖了)。反過來說,把人挖的水渠堵上,對河狸來說可謂事半功倍。說得更直白一些,河狸是天才的工程師,但它的天才是為自己服務的,而不是為人類或整體的生態環境服務的。
所以,河狸也常常給人類帶來麻煩。捷克的河狸先前就做過淹沒田地和鐵道的事。其他有河狸分佈的地區,人獸衝突也屢見不鮮。在阿根廷和智利,河狸甚至被視為入侵物種。一個著名衝突案例發生在1948 年:二戰後美國愛達荷州的大量居民移居到了鄉村,很快和當地原有的河狸發生衝突,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河狸啃樹築壩毀壞財產。然而愛達荷的河狸數量在多年獵殺後已經深陷低谷,當局不願輕易殺死河狸,於是捕捉了76 隻河狸後用飛機和降落傘把它們空投到了附近山區,還留下了錄影記錄。
說到底,只要不是作為入侵物種,河狸對於生態系的正面貢獻還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它的利益並不總是和人類的利益一致。所以有河狸天然分佈的地區,確實應該鼓掌歡迎它們築壩——只要別指望把人類的工程交給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