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地球內核的形狀正在改變
透過分析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如何從南大西洋南桑威奇群島傳播到地球另一端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地震儀,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得出了這項發現。 2004年至2008年間,一些地震訊號的波形或形狀發生了變化,科學家表示,這些變化的發生是因為地震波短暫地穿透了地球內核——而內核正在改變形狀。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

地球內核被外核包圍,兩者之間的界面位於地球表面下約5100公里處,是一個神秘的領域。先前的地震研究表明,內核是固態金屬,並在主要由鐵和鎳等金屬組成的超高溫熔融外核內旋轉。研究人員追蹤了這種旋轉如何隨時間加速和減慢,並發現它的旋轉速度與地球其他部分略有不同。

一些科學家提出,穿過地球的地震訊號的變化不是由內核的旋轉變化引起的,而是由內核-外核邊界的物理變化引起的。這項新研究表明,這兩種解釋都是正確的。南桑威奇群島地震波形的許多變化可以歸因於內核旋轉,但其他變化可能是由內核-外核邊界在某些區域形成凸起而變形引起的。
這項研究有助於揭示地球內部的動態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內核會緩慢增長,因為來自外核的鐵會結晶到內核上。這過程驅動外核的攪動,從而維持地球磁場。內核旋轉的變化也會影響我們一天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