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可徹底改變COVID-19 治療方法的蝙蝠基因
德州理工大學參與的一項關於蝙蝠基因組的研究發現,基因適應性有助於蝙蝠抵抗病毒感染,包括COVID-19。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ISG15的蝙蝠基因可以將SARS-CoV-2的產生率降低多達90%,而人類基因則沒有任何效果。

國際研究小組對中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的基因組進行了定序,這種蝙蝠是與SARS-CoV-2 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的攜帶者。 資料來源:Burton Lim,安大略皇家博物館
COVID-19 爆發五年後,全球科學家仍在繼續研究它的長期影響,並探索減輕未來流行病的策略。 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可能已經發現了拼圖中的關鍵部分–德州科技大學的一個實驗室發揮了關鍵作用。
生物科學系教授兼副系主任大衛-雷(David Ray)領導的雷實驗室參與了《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關於蝙蝠基因組的研究。 他們的研究確定了一種蝙蝠物種的特定基因成分,與其他動物相比,這種蝙蝠表現出更強的免疫系統適應能力。
研究發現,某些蝙蝠體內的一種特殊基因可將SARS-CoV-2的產生減少多達90%,這項發現可為對抗病毒性疾病的新醫療方法鋪平道路。
雷說:”蝙蝠有一種驚人的能力,能夠抵禦病毒感染帶來的一些最壞影響,這些影響使我們如此容易感染某些疾病。當我們病得很重的時候,蝙蝠在接觸同樣的病原體時幾乎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大衛雷資料來源:德州理工大學
雷說,他的實驗室協助對蝙蝠的基因組進行了註釋。 基因組註釋是科學家表徵基因組所有組成部分–基因、調控序列、非編碼區和編碼區–的方法。 德州理工大學的實驗室確定了組裝體中的轉座元件(TE)區域,在這些區域中,DNA位點可以創建新的自身拷貝,並在基因組中引入變異。
雷說,在哺乳動物中,蝙蝠擁有獨特的可轉座元件,為產生新的遺傳途徑以應對冠狀病毒等病原體提供了潛在的強大途徑。如果一個物種的每一個個體在基因上都是相同的,那麼它們都會面臨同樣的感染風險–如果其中一個死亡,那麼它們都會死亡。 TE是生物在物種中產生遺傳多樣性的重要途徑,使一些個體能夠在病毒性疾病等環境壓力下更好地存活下來。
這項研究是名為Bat1K的大型國際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正試圖對每種存世蝙蝠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和組裝,目前大約有1500種蝙蝠。 該計畫由德國法蘭克福森肯貝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領導。
歌德大學比較基因體學教授、森肯貝格研究所成員麥可希勒是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 他和雷都是Bat1K聯盟執行委員會的成員,他們的關係為雷的實驗室提供了與國際科學界合作的絕佳機會。
本實驗室研究基因組和基因組演化,重點是TEs。 他們過去的研究包括蝙蝠和其他哺乳動物、鱷魚和各種昆蟲的基因組研究。 實驗室過去曾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農業部、德州以及德州野生動物和漁業部等機構合作。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特別關注ISG15 基因,因為該基因與人類COVID-19 的嚴重病程有關。 眾所周知,蝙蝠會攜帶多種病毒,包括可傳染給人類的病毒,但在感染後不會出現任何疾病症狀。
研究表明,來自蝙蝠的ISG15基因能夠將SARS CoV-2 病毒的產生減少80-90%。 相較之下,來自人類基因組的ISG15基因在這項研究中並沒有顯示出抗病毒作用。
希勒說:”因此,ISG15基因很可能是蝙蝠抵抗病毒性疾病的幾個因素之一。這些有希望的結果可以作為進一步實驗研究的基礎,這對於破譯蝙蝠免疫系統的獨特適應性是必要的。”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