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立方體衛星發現2024年5月太陽風暴後形成的新輻射帶
天文學家以前曾在大太陽風暴之後探測到臨時的輻射帶。 但是,以前的輻射帶主要由電子組成,而這兩個新太陽帶的最內層還包括高能量質子。新輻射帶的發現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科羅拉多內輻射帶實驗(CIRBE)衛星實現,並於2025 年2 月6 日發表在《科學期刊》(Journal of Science)上。 這項發現於2025 年2 月6 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新的輻射帶似乎也比以前的持續時間更長。 以前的臨時帶持續了大約四周,而主要由電子組成的新帶則持續了三個多月。 另一個帶子也包括質子,它比電子帶持續的時間要長得多,因為它處於一個更穩定的區域,不太容易受到物理過程的影響,這些物理過程會把粒子撞出軌道。
“這些是真正的高能電子和質子,它們進入了地球內部的磁場環境,”NASA範艾倫探測器前任務科學家、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研究科學家戴維-西貝克(David Sibeck)說,”有些可能會在這個地方停留很長一段時間。”
這些太陽帶能停留多久取決於經過的太陽風暴。 大型風暴可以提供能量,將這些太陽帶中的粒子撞出軌道,使它們螺旋式地飛入太空或墜落到地球上。 6 月底的一次風暴大大縮小了新電子帶的規模,8 月的另一次風暴幾乎抹去了電子帶的剩餘部分,但仍有一小部分高能電子得以倖存。
立方體衛星機緣巧合地復活並取得了這項發現這項新發現是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CIRBE衛星取得的,這是一顆鞋盒大小的立方體衛星,於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在低地球軌道上環繞地球磁極運行。 CIRBE衛星上搭載了一台名為相對論電子質子望遠鏡集成小實驗-2(REPTile-2)的儀器–該儀器是美國宇航局範艾倫探測器上搭載的儀器的小型化升級版,該探測器於2013年首次發現了臨時電子帶。
在太空飛行了一年之後,立方體衛星出現了異常,並於2024年4月15日意外沉寂。 科學家們對錯過5 月的太陽風暴感到失望,但還是依靠其他太空船提供了一些關於電子帶的初步數據。 幸運的是,6 月15 日,太空船恢復了活力,重新開始測量。
“一旦我們恢復測量,我們就能看到新的電子帶,這在其他航天器的數據中是看不到的。雖然它提供了測量如此大事件影響的機會,但太陽風暴也增加了立方體衛星受到的大氣阻力,導致其軌道過早縮短。雖然它提供了測量如此大事件影響的機會,但太陽風暴也增加了立方體衛星受到的大氣阻力,導致其軌道過早縮短。結果,立方體衛星於2024 年10 月脫離軌道。無論如何,我們非常自豪我們的小型立方體,我們的小型立方體發現”李有這樣的發現衛星。
CIRBE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LASP設計和建造,透過美國太空總署的立方體衛星發射計畫(CSLI)發射。 該任務由美國宇航局的研究和技術太陽物理學飛行機會(H-FORT)計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