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百強發表:中國佔63%
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的《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這些企業涵蓋了驅動器、感測器、電池等核心硬體。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已確認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公司中,有高達73%位於亞洲,而中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佔了56%的比例。在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中國的份額高達63%,特別是在「身體」環節,中國整合的企業佔比達到了45%。

摩根士丹利進一步指出,目前人形機器人生態系統的現況是,西方投資者在人形機器人投資組合中的選擇相對有限,主要集中在特斯拉和英偉達等少數企業。
而相較之下,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進展則顯得格外突出。這得歸功於中國新創企業受益於成熟的供應鏈、豐富的本土應用機會以及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

在全球主要的人形機器人產品中,中國企業佔據了不可忽視的地位。智元機器人、傅利葉、星動紀元、優必選、宇樹和小鵬汽車等六家企業,與美國的Agility Robotics、Apptronik、波士頓動力、Figure和特斯拉等共同構成了人形機器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為了更清楚展現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全貌,摩根士丹利將百大名單分為三大模組:大腦公司、身體公司和整合商。大腦公司主要負責提供半導體和軟體,是實現人形機器人自主功能的關鍵,其中包括了甲骨文、西門子、meta、三星電子等國際知名企業,以及中國的百度和地平線機器人等。

身體公司則專注於提供執行器、感測器、電線和電池等實體組件,構成了人形機器人的「肉體」部分。這一領域的企業數量最多,共有64家,其中包括了ABB、英飛凌、羅克韋爾等國際知名企業,以及中國的旭昇集團、億緯鋰能、寧德時代等。
整合商則是負責製造完整人形機器人的企業,這些公司通常規模較大,且部分已有機器人業務。在這一領域,共有22家公司,包括了現代、豐田、LG電子等國際巨頭,以及中國的廣汽集團、小鵬汽車、比亞迪等九家企業。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也強調了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巨大潛力。在美國,約75%的職業和40%的員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形機器人取代,潛在市場規模約3兆美元。而在中國,預計205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兆元,總量將達到5,900萬台。這項數據無疑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