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看出門道:川普加關稅我們就反制特斯拉和SpaceX
在與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貿易爭端中,許多國家雖然無法在經濟體量上與美國匹敵,但他們的反制措施同樣可以讓美國感受到「痛楚」。

其中,特斯拉(市值1.2兆美元)和SpaceX(估值3,500億美元)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正成為報復的焦點。身為白宮的重要盟友,馬斯克旗下的公司眼下成了貿易戰中的「理想目標」。
這種風險在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爭端中已經顯現。川普政府曾計劃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並於2月1日簽署行政命令。然而,僅僅幾天后,該計劃便被推遲一個月,但加拿大已經展現了潛在的反擊力度。
加拿大政界人士迅速將矛頭對準馬斯克。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表示,他將取消與SpaceX星鏈(Starlink)衛星通訊服務簽訂的6,800萬美元合約。加拿大國會議員克里斯蒂婭·弗里蘭(Chrystia Freeland)則公開表示,應該對特斯拉汽車徵收100%的關稅。儘管這些報復措施暫時被擱置,但如果貿易爭端再次升級,加拿大很可能會重新祭祀這些手段。
這種針對馬斯克的反擊顯然是在削弱美國對貿易戰的意願。馬斯克不僅在川普競選連任期間捐贈了約2.5億美元,他還在川普設立的「政府效率部門」(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負責削減成本,儘管這項舉措已引發多起危機。
特斯拉和SpaceX的高估值使它們對政策變化更加敏感。儘管特斯拉在部分市場(尤其是補貼取消的地區)銷售下滑,但市值仍被推高至2025年預估營收的11倍。這表明,投資者對其政策環境高度敏感。此外,投資人普遍認為馬斯克與白宮的關係將帶來利好,自美國總統大選前一天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累計上漲超過50%。作為政府承包商,SpaceX同樣可能受益於這種政治影響力。
儘管如此,特斯拉和SpaceX的業務仍高度依賴海外市場。加拿大人口僅為美國的12%,但電動車銷量卻相對較高。假設特斯拉在加拿大的銷售額約為70億美元,佔其美國本土銷售額的15%,以特斯拉目前的本益比計算,這部分業務相當於780億美元的市值。
而其他國家的反擊能力更強。例如,中國市場去年佔了特斯拉全球銷量的約20%,一旦中美關係緊張,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市場衝擊。
作為私人公司,SpaceX的3500億美元估值主要依賴其資本密集的星鏈業務。一旦星鏈回收了初期投資成本,每新增一筆銷售收入都能顯著提升利潤。研究機構Quilty Space估計,SpaceX去年營收約66億美元,息稅折舊攤提前利潤(EBITDA)為38億美元。
根據TMF Associates的數據,加拿大用戶占星鏈用戶總數的10%以上。一旦這些訂單被取消,其利潤損失可能遠遠超出市場預期。
市場普遍認為,馬斯克的政治立場將推動其企業市值進一步成長,但他們忽略了一點:這種影響也可能是負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