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合作夥伴Figure“單飛” 將展示人形機器人“重大突破”
剛推出新推理模型o3-mini與新智能體Deep Research,又先後與軟銀和韓國Kakao達成新合作,OpenAI還是沒能留住Figure這個合作夥伴。當地時間2月4日,這家機器人公司的創辦人Brett Adcock宣布,Figure決定終止與OpenAI合作。
Figure在全自主研發的、完全端到端機器人AI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未來30天內,公司將向外界展示「人形機器人上從未見過的東西」。
一石激起千層浪,評論有人或表示擔心,或看好Figure“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還有的問起Figure會否搭載DeepSeek大模型。不過創始人Adcock都沒有做出回應,只是在評論區發布了一則招聘啟事:“如果您有興趣將具身智能大規模推向世界,請考慮加入我們的AI團隊。”

實際上,Figure與OpenAI的合作僅維持了不到一年。
2024年2月29日,Figure宣布完成6.75億美元B輪融資,彼時投資者包括微軟、英特爾、OpenAI Startup Fund、Amaz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Fund 、英偉達等。同時公司宣布與OpenAI達成,合作內容包括OpenAI將為Figure人形機器人建構專門的AI模型。
同年8月面世的Figure第二代人形機器人Figure 02,就是使用OpenAI模型進行自然語言交流,且這款機器人與上一代相比,具備更加強大的視覺、感知、交互能力以及堪比人類的手掌,可以利用AI視覺系統更好地感知物理世界並完成抓取物體、翻轉手腕等一系列的動作。
今年初還有消息稱,OpenAI對人形機器人的興趣進一步提高,甚至在考慮開發一種類人機器人。
至於為何叫停合作,Figure創辦人Adcock在接受Techcrunch訪問時,就給出了更詳細的解釋。
他表示,和OpenAI合作的問題在於「整合」(Integration)。 OpenAI規模龐大、業務範圍廣泛,又擁有與之相匹配的大模型,但為機器人等具體物件組裝AI並非OpenAI的主要關注點。正確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建立端到端AI模型,重點是為特定硬體專用。
“我們發現,要想在現實世界中大規模解決具身智能問題,就必須垂直整合機器人AI,我們不能外包AI(大模型),理由和我們沒辦法外包硬體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瞄準了端到端大模型的特斯拉,或許也即將發佈人形機器人更新。當地時間1月7日,馬斯克在遊戲直播時透露,“未來幾週內,我們就可能會更新Optimus(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它的進展非常順利,團隊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