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醫學院提出一種非侵入性血糖檢測技術準確率可達99.4%
上海交通大學帶來了新的突破,終於要跟札手指測血糖說再見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內分泌代謝病臨床研究中心王衛慶教授團隊與瑞金醫院醫學晶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觀科技的陳昌研究員團隊合作在《自然代謝》在線發表研究論文,為糖尿病患者帶來告別紮手指或抽血測血糖等方法的福音。
該研究開創性的提出一種非侵入性血糖檢測技術,即:多重微空間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譜技術。
只要將手掌輕輕貼在檢測設備上,就能準確測量血糖水平,告別有創血糖檢測帶來的疼痛和感染潛在風險。
這種基於多重拉曼光譜成像的新技術,不僅可實現具有高空間分辨率的皮下不同深度的同步探測,並可有效降低表皮的背景訊號幹擾,極大提高血糖檢測的信噪比。
至於準確度,mμSORS非侵入性血糖檢測值與靜脈血血糖值之間絕對誤差的平均值MARD為14.6%,非侵入性血糖檢測值落在共識誤差格臨床可接受區CEG(A+B)的佔比高達99.4%。
“mμSORS技術的成功研發,是醫工交叉合作的經典案例,也是無創血糖檢測領域的重大突破。”王衛慶教授表示,“我們相信,這項技術將極大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為糖尿病管理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