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爸爸輔導作業氣到胸痛被緊急送往導管室
張先生40歲出頭,他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之外,幾乎都放在了即將面臨中考的兒子身上,從接送補習班、興趣課到輔導作業。幾乎每晚盯著兒子完成校內作業之外,還額外給兒子佈置了很多「加餐」作業,導致正處青春期的兒子很是不滿,兩人經常發生爭執。
這天,一場「80後」與「00後」的爭吵再次爆發後,張先生只覺胸痛難忍,連呼吸都變得困難,妻子趕緊撥打了120,將張先生送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急診室醫師經過快速排查後,考慮張先生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啟動了胸痛中心綠色通道,聯繫導管室準備介入手術。忙碌一天的心內科副主任醫師趙炎波剛脫下沉重的鉛衣,準備去扒兩口盒飯,接到電話後馬上沖向導管室。
穿刺、置管、攝影…果不其然,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左前降支90%狹窄,需立即開通血管,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趙醫師冷靜沉著地進行所有流程,他清晰地知道,每個動作都在與時間賽跑。在趙醫師嫻熟的操作下,血管迅速開通,張先生胸痛症狀也明顯改善。
早發冠心病(Premature CHD,PCHD)是指45歲前確診冠狀動脈管腔直徑狹窄≥70%,或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與冠心病相比,早發性冠心病危險因素較少,但發病較急,且多數患者首發症狀為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
趙炎波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早發冠心病的患者比例越來越高,且越來越年輕化,心肌細胞沒辦法再生,少一個心肌細胞就多一分心臟風險,要早期識別,盡快開通血管,減少對心臟功能的影響。
研究表明,男性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且吸煙、精神壓力和血壓升高與男性冠心病發生的相關性更大。這可能與男性較常伴隨心血管疾病易患因素及女性雌性激素的保護作用等密切相關。
有研究通報,心血管疾病與心理問題互為因果,心理問題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日益加重。大量研究證實,憤怒、敵意、悲觀等負性情緒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及預後不良密切相關,心理壓力狀態下可引起神經內分泌失調、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內皮功能損傷等,這些現象均可增加冠心病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