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印發《肥胖症診療指引(2024年版)》 明確肥胖標準、減重方法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這是國內首部肥胖多學科診療的權威指南,其中詳細介紹了肥胖標準、科學減肥方案等。《指引》指出,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者的盛行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成年人的肥胖症盛行率達16.4%。
在6~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過重率和肥胖症盛行率分別為11.1%和7.9%。
6歲以下兒童的過重率和肥胖症盛行率,分別為6.8%和3.6%。
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盛行率比例,均高於女性,男性肥胖症盛行率在35~39歲達到峰值,而女性則為70~74歲。
超重率和肥胖症盛行率有明顯的地理差異,北部地區普遍高於南方地區。
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盛行率較高,男性則相反。
肥胖標準
體重指數是評估全身性肥胖的一般標準,計算方式為: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我國成年人群的標準:
低體重狀態:BMI<18.5kg/㎡
正常體重:18.5kg/㎡≤BMI<24kg/㎡
過重:24kg/㎡≤BMI<28kg/㎡
肥胖症:BMI≥28kg/㎡
腰圍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標,基於我國成年人群特徵和健康風險評估,正常腰圍定義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圍>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診斷為中央肥胖。
《指引》明確了肥胖症的治療原則,並指出:
1 肥胖症治療的主要目的:
減少蓄積在體內過多的脂肪;
降低肥胖症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
2 減重過程中需關注:
脫水、肌肉減少症和內分泌系統的變化;
建議每3~6個月,對減重效果和代謝指標進行評估。
3 減重目標應進行分層設定:
對於大多數超重和輕度肥胖症患者,可設定為在3~6個月之內,至少將體重降低5%~15%並維持;
對於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則可設定較高的減重目標。
肥胖症的病因複雜,介入治療手段多樣,包括:心理介入、運動介入、臨床營養治療、藥物治療等。
《指引》指出,對於肥胖症的診斷和治療,應當積極倡導「以病人為中心的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
臨床營養治療是肥胖症綜合治療的基礎療法,可分四步,分別為營養篩檢及評估、介入、監測、 營養教育與管理。
醫學減重飲食是為了滿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減重需求而採取的調整營養素比例的飲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飲食、高蛋白飲食、輕斷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