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研究:人類造成的物種滅絕對全球的真正影響遠大於預期
在過去的13萬年裡,人類造成了數百種鳥類的滅絕,導致了鳥類功能多樣性的大幅減少——鳥類在環境中承擔的不同角色和功能的範圍的衡量標準。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這導致了大約30億年獨特的進化史的喪失。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推動全球物種豐富度的侵蝕,而過去物種滅絕對生物多樣性其他方面的影響卻鮮為人知。伯明翰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強調了持續的生物多樣性危機的嚴重後果,以及迫切需要確定因滅絕而失去的生態功能。
從有充分記錄的渡渡鳥到最近在2023年宣布滅絕的考阿夏威夷島的歌鳥,科學家目前有證據表明,自晚更新世以來,至少有600種鳥類因人類而滅絕,當時現代人類開始在世界各地傳播。利用迄今為止所有已知的晚更新世和全新世鳥類滅絕的最全面的數據集,這篇題為“人類滅絕導致的鳥類功能和系統發育多樣性的全球喪失”的論文超越了滅絕的數量,對地球產生了更廣泛的影響。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伯明翰大學的湯姆·馬修斯博士解釋說:「滅絕鳥類的數量當然是滅絕危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還需要關注的是,每個物種在環境中都有自己的工作或功能,因此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生長,還有一些,像是蜂鳥,是非常重要的傳粉者。當這些物種滅絕時,它們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功能多樣性)也隨之消亡。
「除了功能多樣性之外,每個物種還攜帶一定數量的演化史,因此當該物種滅絕時,基本上就像砍掉生命樹上的一個分支,所有相關的系統發育多樣性也都消失了。
研究發現,迄今為止,人類造成的鳥類滅絕規模已經導致約30億年獨特的演化史喪失,以及全球鳥類功能多樣性的7%——這比基於滅絕數量的預期要大得多。鑑於鳥類發揮廣泛的重要生態作用,鳥類功能多樣性的喪失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些滅絕後的餘震包括授粉減少、種子傳播減少、對昆蟲種群(包括許多害蟲和病媒)自上而下控制的崩潰,以及由於減少對腐肉的消費而增加的疾病爆發。此外,研究中記錄的全球鳥類的減少可能會影響許多植物物種追蹤當前和未來氣候變遷的能力。
馬修斯博士總結道:「這些結果及時提醒我們,當前的滅絕危機不僅僅是物種數量的問題。透過確定人類活動導致的鳥類功能和系統發育多樣性的下降,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迫切需要了解和預測過去人為滅絕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以便為未來兩個世紀預計將完全滅絕的1000種鳥類的預期未來損失規模做好準備。生態系統恢復和野生化工作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