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災難迫使島上的猴子迅速掌握新的社交技巧
颶風”瑪莉亞”過後,波多黎各的獼猴為了生存調整了它們的社會行為。樹蔭的減少增加了獼猴之間的容忍度,大大降低了共享空間的獼猴的死亡率。這種適應性突顯了它們在面對環境挑戰時的靈活性。
![Macaques-Shade-Cayo-Santiago-777x518.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6787f205a2aa606.jpg?w=640&ssl=1)
新的研究表明,一場毀滅性的颶風改變了猴子社會,也改變了與他人互動的優點和缺點。
2017年,颶風”瑪莉亞”襲擊了波多黎各,造成3,000多人死亡。颶風也摧毀了聖地牙哥島(Cayo Santiago,又稱猴島)63%的植被,該島是獼猴族群的家園。即使是現在,樹木覆蓋率仍然遠低於颶風前的水平,在這個世界上炎熱的地方,樹蔭對獼猴來說是稀缺而珍貴的資源。
![Cayo-Santiago-Macaque-Family-777x518.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2debd2b5f58748c.jpg?w=640&ssl=1)
![Cayo-Santiago-Macaque-Huddle-1536x1024.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fab583b942b07d4.jpg?w=640&ssl=1)
擠在一起的獼猴。圖片來源:勞倫-布倫特博士2013 年4 月拍攝
這項新研究由賓州大學和艾克塞特大學領導,發表在《科學》雜誌。研究結果表明,暴風雨的破壞改變了獼猴容忍他人和分享樹蔭的進化益處–為容忍性強的獼猴帶來了生存優勢。
隨著許多生態系統因人類活動而迅速變化,這項研究是一個物種為生存而調整其社會策略的例子。
![Cayo-Santiago-Aerial-1536x1097.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47c74d27909a53c.jpg?w=640&ssl=1)
颶風”瑪莉亞”來臨前聖地牙哥卡約的空拍圖。資料來源:喬伊斯-科恩博士
賓州大學的卡米爾-特斯塔德(Camille Testard)博士說:「為了應對颶風造成的巨大變化,獼猴持續增加了對彼此的容忍度,減少了攻擊性。這使更多的獼猴能夠獲得稀缺的樹蔭,而樹蔭對獼猴的生存至關重要。
![Ecological-Disturbance-Alters-the-Adaptive-Benefits-of-Social-Ties-1-1189x1536.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dce1ae5675e14f9.jpg?w=640&ssl=1)
![Ecological-Disturbance-Alters-the-Adaptive-Benefits-of-Social-Ties-2-1189x1536.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bb9261948c382dd.jpg?w=640&ssl=1)
![Ecological-Disturbance-Alters-the-Adaptive-Benefits-of-Social-Ties-3-1189x1536.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e55fcfd7d982356.jpg?w=640&ssl=1)
![Ecological-Disturbance-Alters-the-Adaptive-Benefits-of-Social-Ties-4-1189x1536.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c511fdce09af2bf.jpg?w=640&ssl=1)
6月20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文章《生態幹擾改變了社會紐帶的適應性益處》的插圖。圖片來源:漫畫家Caroline Hu 與Camille Testard 合作撰寫腳本。
特斯塔德博士補充說:「我們研究了颶風前後10年獼猴社會關係的強度和數量。在颶風發生之前,容忍他人對死亡風險沒有影響。在此之後,表現出比平均更高的社會容忍度–因此能夠更好地分享陰涼–的獼猴比那些容忍度較低的獼猴死亡的幾率要低42%。或成本。
![Cayo-Santiago-Macaques-Shade-1536x864.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4be15b682a00af6.jpg?w=640&ssl=1)
社會行為是透過記錄攻擊行為和個體坐在一起的頻率來評估的。
「獼猴並不善於分享資源,無論是食物還是樹蔭。眾所周知,它們生活在一個具有攻擊性和高度競爭性的社會中,」埃克塞特大學的勞倫-布倫特教授說。
![Cayo-Santiago-Macaque-Fight-1536x862.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e6f4aa9df510a43.jpg?w=640&ssl=1)
「但在生態變化造成的高溫環境中,溫度通常在攝氏40度左右,獼猴必須分享空間,否則就會死亡。為了獲得樹蔭,它們需要容忍他人–並被他人容忍,我們發現這種容忍會蔓延到其他日常互動中。
![Cayo-Santiago-Macaques-Under-Shade-1024x1536.jpg](https://i0.wp.com/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3a1c15ebafaab9c.jpg?w=640&ssl=1)
一隻雌性獼猴和它的孩子在樹蔭下尋求庇護。圖片來源:安東妮亞-伯瑙(Antonia Bernau)拍攝,2019年夏天
布倫特教授補充說:”對於群居動物來說,社會關係可能使它們能夠應對環境中的干擾,包括人類引起的氣候變遷。我們很驚訝獼猴的社會行為如此靈活,使它們能夠適應這種環境變化,但有些物種可能不會表現出這種靈活性”。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