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萬年前的亞馬遜雨林出現巨型淡水豚
體長3 至3.5 米,距今已有1600 萬年歷史: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宣佈在秘魯亞馬遜地區發現了一種新的淡水豚。令人驚訝的是,它的近親是南亞的淡水豚。淡水豚是最稀有的現代鯨目動物之一,大多數現存物種都瀕臨滅絕(例如中國的江豚)。儘管外形相似,但這些動物並沒有直接的親緣關係,而是曾經棲息在我們星球上的不同鯨類群的晚期倖存者。
科學家在亞馬遜河發現了一種有1600 萬年歷史的巨型淡水豚,並發現了它與南亞淡水豚之間意想不到的聯繫,為了解這些生物的進化動態提供了啟示。圖為秘魯原亞馬孫流域渾濁水域中的Pebanista yacuruna的藝術再現。圖片來源:Jaime Bran
蘇黎世大學(UZH)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現已發現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淡水豚,其身長在3 公尺到3.5 公尺之間。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Pebanistayacuruna,取自傳說中居住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水生神話人物的名字,發現於秘魯亞馬遜河流域,距今已有1600萬年曆史。
地形變化導致巨型淡水豚滅絕
這個新的淡水豚物種屬於Platanistoidea,這是一個在2400 萬年前至1600 萬年前世界海洋中常見的海豚類群。研究人員認為,它們最初的海洋祖先入侵了原亞馬孫地區獵物豐富的淡水生態系統,並適應了這個新環境。
「1600萬年前,秘魯亞馬孫地區的面貌與今天截然不同,」領銜作者、哈佛大學古生物學系的阿爾多-貝尼特斯-帕洛米諾(Aldo Benites-Palomino)說。「亞馬遜平原的大部分地區都被一個被稱為Pebas 的大型湖泊和沼澤系統所覆蓋。這一地貌包括水生、半水生和陸生生態系統(沼澤、洪氾平原等),橫跨今天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玻利維亞、秘魯和巴西。”
古生物學家Aldo Benites-Palomino(蘇黎世大學古生物學系)在2018 年納波河考察中處理樣本。圖片來源:魯道夫-薩拉斯-吉斯蒙迪(Rodolfo Salas-Gismondi
大約一千萬年前,當佩巴斯系統開始讓位給現代亞馬遜河流域時,新的棲息地導致佩巴尼斯塔的獵物消失,使這種巨型淡水豚滅絕。這為今天的亞馬遜河豚(Inia)的近親開闢了一個生態位,由於新鯨類(如現代大洋海豚)的興起,這些海豚在海洋中也面臨滅絕。
阿爾多-貝尼特斯-帕洛米諾(Aldo Benites-Palomino)說:”我們發現,它的體型並不是唯一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了在亞馬遜河出土的這一化石記錄,我們本以為會找到現存亞馬遜河海豚的近親–但佩巴尼斯塔的近親卻是南亞河豚(Platanista屬)”。
Pebanista和Platanista都有高度發達的面嵴,這是一種與迴聲定位有關的特殊骨骼結構–通過發出高頻聲音並傾聽其迴聲來”看”的能力,它們主要依靠這種能力來捕獵。
“對於河豚來說,迴聲定位或生物聲納更為重要,因為它們棲息的水域非常渾濁,這阻礙了它們的視力,”也參與了這項研究的UZH 研究員Gabriel Aguirre-Fernández 解釋說。長長的吻部有許多牙齒,這表明Pebanista以魚為食,就像今天其他種類的淡水豚一樣。”
“在南美洲工作了二十年之後,我們在該地區發現了幾種巨型淡水豚,但這是最老的一種。”南美洲大學古生物學系主任馬塞洛-桑切斯-比利亞格拉補充道。”我們對它奇特的生物地理深時歷史尤其感興趣”。
亞馬遜雨林是古生物實地考察最艱苦的地區之一。只有在旱季,河水水位低到足以露出含化石的古老岩石時,才有可能發現化石。如果不及時收集這些化石,雨季不斷上漲的水位就會把它們沖走,使它們永遠消失。
Pebanista的主模式–描述並命名一個新物種所依據的單一實物標本–是在2018年發現的,當時該研究的第一作者還是一名本科生。秘魯古生物學家魯道夫-薩拉斯-吉斯蒙迪(Rodolfo Salas-Gismondi)曾是哈佛大學古生物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他帶領的考察隊穿越了納波河300多公里的河道。
他們發現並收集了數十件化石,但最大的驚喜是在探險結束時,經過近三週的勘探:發現了大型淡水豚頭骨,編目為MUSM 4017,該頭骨已永久保存在利馬自然歷史博物館。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