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獨立於身體保持大腦活力的系統
科幻媒體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概念:讓大腦在脫離它曾經居住的身體後仍能保持活力和工作。現在,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裝置,可以隔離流向大腦器官的血液,使其在脫離身體其他部分的情況下獨立工作數小時。
該裝置的工作原理是透過一個幫浦重新引導大腦的血液供應,從而維持或調整一系列變量,包括血壓、血液容量、溫度、含氧量和營養物質。
UT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小組在一頭被氯胺酮和其他化學物質麻醉的豬的大腦上測試了這個裝置。在五個小時的時間裡,該裝置可將動物的大腦活動和健康狀況保持在正常水平。
研究人員說,雖然這顯然無法實現像”未來世界”那樣讓人頭在罐子裡活著的能力,但它可以帶來不受其他身體機能影響的大腦研究方法。
UT西南大學神經病學、兒科和生理學教授胡安-帕斯誇爾博士說:「這種新方法能讓研究不受身體影響地關注大腦,讓我們以一種從未有過的方式回答生理問題。”
體外搏動性循環控制(EPCC)系統已被用於研究低血糖或低血糖對大腦的影響–這是糖尿病患者經常遇到的情況。這些研究通常需要限制動物的食物攝取量或給它們注射胰島素,但人體會透過改變新陳代謝來補償。這種裝置可以讓研究人員直接改變泵入大腦的血糖。

帕斯誇爾說,這種首創的系統還可以改善心臟搭橋手術中使用的機器,複製流向大腦的血液。透過提供類似於人類心臟的自然脈動血流,這有可能避免與大腦相關的副作用。
雖然EPCC 在醫學領域具有巨大潛力,但讓大腦獨立於身體而存活的想法也讓人聯想到頗具爭議的頭部移植問題。幾年前,一位名叫塞爾吉奧-卡納維羅的意大利神經外科醫生曾準備嘗試這樣的手術,但患有肌肉萎縮症韋爾德尼格-霍夫曼病的瓦列裡-斯皮里多諾夫在找到愛情並成為父親後,決定不把自己的頭融合到另一個身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