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6萬起!國產超跑夢圓:一天只產一輛
來自中國的量產純電超跑來了!售價超過百萬,1.9秒破百,放在早年,很難與國產車掛鉤。廣汽埃安旗下的昊鉑品牌做到了,昨晚發布國內加速最快的量產超跑——昊鉑SSR,當然也不是期貨,發布後就能交付到首批用戶的手中。

先前國內企業也發布超跑,不是噱頭意義較大,就是充當品牌吉祥物,不求銷售量。昊鉑SSR不同,廣汽埃安為其專門建造了一條產線,由廣汽自主設計研發,每年產能約500輛。
這也意味著作為純度100%的中國超跑,不僅結束了中國無超跑的歷史,也證明了現在的中國汽車工業已經能夠生產出量產的超級跑車。

昊鉑SSR定位是純電動雙門雙座超跑,價格區間為128.6萬-168.6萬元,新車共分為三個版本,分別是標準版、Sprint極速版、Ultimate賽道版。

其中,入門版昊鉑SSR的0-100km/h加速成績已達2.3秒,而Sprint極速版、Ultimate賽道版更是能達到1.9秒。
憑藉128.6萬元的起售價,昊鉑SSR也一舉超越之前的比亞迪仰望U8成為最貴國產車。
01、一秒俱樂部
新車名為SSR,代表了三個英文單詞,分別是Super、Sport和Race,每個單字都和性能有關係,也意味著SSR不只是樣子貨,極致的性能無疑是其最大的亮點。
直接來看一組數據。
昊鉑SSR的夸克電驅,配備有前後軸三電機四驅系統,前軸搭載了一台額定功率70kW、峰值功率320kW的永磁同步電機,後軸則搭載了兩台永磁同步電機。
其中後左驅動馬達的額定功率為60kW,峰值功率260kW,後右驅動馬達的額定功率70kW,峰值功率320kW。
這樣的動力配置讓昊鉑SSR的最高車速可達251km/h。系統綜合功率可以達到900kW。

馬達採用了碳纖維轉子,賽道版車型的最高轉速更能突破24000轉/分,最大馬力為1225匹,達到了F1賽事標準的1.5倍,輪上峰值扭力達到了12000N·m。
在強大的馬達功率和0.146Cd的風阻係數下,讓標準版昊鉑SSR的百公里加速僅需2.3秒,賽道版和極速版車型,百公里加速時間僅需1.9秒,是全球首款百公里加速在2秒內的量產超跑車型。

上一個國產1.9秒破百的還是紅旗的S9,不過那款車的售價達到了千萬,也沒有量產。
如此強悍性能的背後,是埃安獨創的兩擋四合一高性能電機,這也是特斯拉遲遲未能攻破的技術。

在2006年,特斯拉曾經計畫在其初代Roadster車型上搭載一款兩檔變速箱,但由於研發難度太大,最終宣告失敗。
目前的純電車,大部分用的是一個檔位的馬達變速箱,兩檔變速箱最大特點是可以透過換檔實現瞬間大功率,解決單純靠疊加馬達帶來的體積與重量的矛盾。

此外,採用了全銀燒結工藝,900伏碳化矽晶片的加持,使其成品晶片較普通晶片體積縮小30%,電流提升25%,雜散電感降低40%,工作頻率提高2.5倍,功耗降低80%。這也意味著車輛的電子元件可以穩定支撐更強大的性能輸出。
實現輕量化的同時,也突破了扭力障礙及優化功率輸出,各種buff的疊加,才讓昊鉑SSR擁有了極致的零百加速性能。
02、第一條超跑生產線
想要造出超跑不難,大部分靠手工製作都可完成,但如何規模化量產車輛卻是很難的一件事,它需要一整條完整且精密的生產線,才能保證交付的品質和交付的周期。
廣汽為瞭如期完成昊鉑SSR上市即交付,集合了橫跨航空業、汽車工業等在內多項技術的人才,自研自產核心技術,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了中國首條超跑生產線。
從分總成到車身總成焊接,人與AI設備的協同合作保證了所有工序基準的統一。
在這條生產線上,廣汽昊鉑採用7+製程高彈性焊裝機器人,提前進行10萬+次數的QDR測試,機器人工具快換設計緊湊,將7種應用功能與訊號合併。
同時確保訊號之間不會互相干擾,從而達成100%的合格率,車身孔定位公差帶僅為±1.0mm,這比人工零件的精度還要高。



另外,生產線上使用了航空級精密焊接,「樂高」式精準焊接誤差僅為±0.15mm,整車抗扭轉剛性超過公佈的50000N·m,這也為能其性能打下基礎。
噴塗環節也不含糊,每台車採用高級噴塗工匠純手工噴塗,噴漆工藝超過50個小時,結合碳纖維專用的6C4B噴塗工藝與高精度數位化噴塗模式,6次噴塗4次烘烤並輔以AI協作打磨,才有了250μm高性能車漆。
透過可編譯的人機協作設備,實現超跑底盤專屬零件的可視裝配,透過引入車身升降、旋轉功能,完成底盤和車頂自由作業。
再透過智慧型3D雷射檢測機器人,3D掃描視覺擷取資料再對比,對間隙面差進行檢測分析,最終實現內裝外觀的每條分割線分佈均勻,完成生產。
即便是如此高智慧的生產平台,一天也只生產一輛昊鉑SSR,兩位工匠手工安裝1055個配件,一輛車有500多個螺栓。
而作為對比,旁邊的埃安生產線,53秒就能生產一輛車。
03、帶智駕的超跑
雖然昊鉑SSR是一款純電車型,但它的前臉並未採用電動化的設計語言,更偏向傳統的超跑設計。

細節採用大輛傳統超跑的設計元素,例如車頭低趴下壓,為空氣動力學服務的前包圍大開口,運動氣場十足,兩側大燈造型狹長,巨型格柵貫穿整個車頭。
車身尺寸上,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583/1988/1238mm,軸距2650mm。
尾燈造型也使用瞭如今主流的貫穿式設計,透過中間的品牌LOGO將燈帶切斷,更有辨識度。碩大的後擴散器造型犀利,兩邊有兩顆「獠牙」造型,
車門採用了蝴蝶門的設計,官方稱之為“噬風自動蝶翼”,採用了電動設計,能夠實現電動開合。

整個車身的線條設計以及大擴散器和尾翼,會讓人覺得不像是新能源車,而是傳統超跑該有的樣子。
昊鉑SSR之所以整體呈現出傳統超跑低趴的姿態,得益於電池的佈局方式,它將電池組縱向佈置在了座椅靠背的後方,形成了類似於主流超跑的發動機中置的佈局。

這也讓SSR開起來更像燃油版的超級跑車,另外就是讓整車的操控變得更靈活。
當然,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除了動力上的區別,最大區別就是智能化,作為純電超跑的身份,昊鉑SSR與一眾傳統燃油超跑作出了明顯的區分,那就是實現了智能化的領航。

昊鉑SSR上採用了AI軌跡牽引系統,Driver First 智慧駕駛艙、王牌數位教練等各種智慧化功能。
這些功能,可以理解為車裡內置了一位“虛擬教練”,可以幫助駕駛者輕鬆摸透這台純電超跑的脾氣,讓你“一秒上賽道不再是夢”。
04.中國人的超跑夢圓了
回顧中國汽車產業,中國人其實很難創造自己的超跑。
20年前,當時的吉利為了圓自己的跑車夢,推出了中國第一輛小跑車——吉利美人豹,售價區間為7.68-9.48萬,搭載了一台1.5L自然吸氣的發動機,只有94匹馬力。
雖然是由義大利設計公司操刀設計,但明顯借鏡了彼時豐田Supra的設計元素,性能也不達標。這輛缺乏核心技術的超跑,終究經受不住市場的考驗,僅四年便被吉利放棄。
到了2019年,王曉麟的一句話,“賽麟要圓中國人的’超跑夢’ ”,讓國人重新燃起了超跑夢的希望。但事與願違,賽麟汽車最終淪為圈錢的老頭樂。
然而前途汽車打造的前途K50,似乎重新填補了國產跑車的空白,但可惜生不逢時,前途K50最終以停產收場,連同品牌一起走入破產流程。至今國內的銷量也不足200輛,當時這款車的售價也高達75萬。
前途K50雖然失敗,但也為中國汽車入局百萬超跑提供了想法。
2017年,蔚來EP9橫空出世,當年以6分45秒90的成績超過了此前榜單排名第一的Radical SR8LM(6分48秒),一舉刷新紐北最快圈速量產車型的榜單。

那時傳統豪強們開始意識到,中國汽車產業其實有能力做出超級跑車。
而對於昊鉑SSR來說,定位本就極為小眾,它的市場群體並不對大,最終的銷量也不會像主流車型那樣出色,但它的使命或許在上市的那一刻就已經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