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種仿製藥替代一種關鍵營養素可使胰腺癌細胞“挨餓”
研究人員發現,用一種仿製藥取代胰臟癌細胞賴以生存和生長的一種營養物質,可以使癌症挨餓,從而減緩其擴散速度。這項發現為治療這種致命癌症的全新方法打開了大門。胰臟癌是存活率最低的癌症之一。即使在癌症發展到晚期或擴散之前被發現,平均存活時間也只有三到三年半。治療胰臟癌的挑戰之一與腫瘤本身的特性有關。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加州史丹佛伯納姆普瑞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胰臟腫瘤的獨特特性,阻止了癌症的生長和擴散。
研究的通訊作者科西莫-科米索(Cosimo Commisso)說:”胰臟腫瘤往往包裹在緻密的結締組織中,使其與身體其他部位隔絕,並切斷氧氣供應。因此,與其他腫瘤相比,這些癌症具有獨特的新陳代謝特性,我們也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胰腺癌有別於其他癌症的一點是它對營養物質谷氨酰胺的依賴,胰腺癌細胞利用谷氨酰胺生存和增殖。因此,研究人員在小鼠體內使用了6-重氮-5-氧代-L-正亮氨酸(DON),這種物質在結構上與谷氨酰胺相似,但不能用作燃料來源,研究人員發現它能顯著減緩腫瘤的生長並阻止其擴散。
研究人員意識到,當麩醯胺酸不可用時,胰臟癌細胞可以使用其他營養物質,因此他們將DON 與現有的癌症治療方法結合,阻止細胞獲取另一種重要的營養素–天冬酰胺。
Commisso說:”使用DON後,癌細胞無法使用谷氨酰胺,但它們可以開始依賴其他營養物質作為後備,包括天門冬酰胺。我們認為,如果能阻止它們使用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腫瘤就會失去選擇。”
細胞需要天冬酰胺來製造蛋白質和生成新細胞,而L-天冬酰胺酶是一種化療藥物,可以分解天冬酰胺,抑制細胞分裂和生長。研究人員觀察到,將DON和L-天冬胺酶結合使用會產生協同效應,有助於防止胰臟腫瘤擴散到其他器官。
雖然DON已作為肺癌治療藥物通過了早期臨床試驗,L-天冬酰胺酶也已開始使用,但將兩者結合使用還是第一次。
Commisso說:「這尤其令人興奮,因為進一步探索胰腺癌患者的治療可能相對簡單,因為其他實體瘤的研究設計已經存在。這可能會改變胰腺癌的治療方式,而使其合理化所需的大量臨床前工作已經在進行。”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癌症》(Nature Cancer)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