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超能力的蠕蟲斯坦福大學科學家揭開再生的秘密
當許多生物體發生損傷時會觸發全身反應,可能有助於癒合和再生; 這在小鼠、蠑螈、斑馬魚和渦蟲中都可以看到。在渦蟲中,研究人員發現,ERK 信號通路沿著其體壁肌肉細胞以比之前認為的更快的速度傳播,對於再生至關重要,這意味著協調的全身再生決策過程,這也為癌症的發展提供了見解:就像未癒合的傷口。 在某些生物體中,身體某一部位的損傷可以觸發另一部位的癒合。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全身反應不是副作用:而是主要特徵。 一隻腿受傷的小鼠另一條腿的干細胞會“覺醒”,就好像這些細胞正在準備治愈損傷一樣。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蠑螈身上,它們是肢體再生的大師。斑馬魚的心臟損傷會引發腎臟和大腦等遠處器官的某些變化。“在許多不同的生物體中,你可以看到整個身體對傷害的反應。 但這些反應是否真的有任何作用尚不清楚,”斯坦福大學生物工程助理教授王博說,“所以這就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王和他的同事發現,這種全身協調是渦蟲傷口癒合和隨後的組織再生的關鍵部分。了解什麼會開啟和關閉再生,以及它是如何協調的,也可以為癌症研究提供信息,癌症通常被認為是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渦蟲是半英寸長的扁蟲,具有超能力:它們幾乎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再生。將一隻渦蟲切成四塊,幾天后你就會得到四隻新的扁蟲。與老鼠、斑馬魚和蠑螈一樣,渦蟲身體某一部位的傷口似乎會引發更遠處組織的反應。王想了解這些反應是如何協調的。一種可能的機制是細胞外信號相關激酶(ERK)途徑。細胞使用ERK 通路相互通信,並以某種波的形式發送信號。如果組織受傷,最近的細胞會將該信息“傳遞”給鄰近的細胞,然後鄰近的細胞再告訴鄰居。這種波以一種電話遊戲的方式在整個有機體中傳播。現在只有一個問題:過去的研究表明ERK 波移動得太慢,沒有任何用處。“如果我以每小時10 微米的速度傳播信號,則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穿過一毫米,”王說。以這樣的速度,信號從蠕蟲的一個區域傳遞到另一個區域以幫助傷口癒合和再生就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