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的索尼Walkman,還活著
一台智能手機、一副耳機,組成當代年輕人的“聽歌兩件套”。時間倒退四十年,這樣的組合隨處可見,但提供音樂的並非一台智能手機,而是“隨身聽”。1979 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隨身聽設備——Walkman。在往後的二十餘年時間裡,Walkman 一直統治音樂市場,單品均價150 美元(約合人民幣1079 元),歷史認證銷量達4 億台。

(圖源:索尼)
可以說,在80 年代,擁有一台Walkman,你就是街上最靚的仔。
儘管索尼公司依然在保持一定的節奏推出新款Walkman,但已經從主流市場逐漸消失,畢竟多攜帶一台隨身聽解決通勤娛樂需求,遠不如掏出智能手機來得方便。
無論如何,Walkman 帶來了音樂發展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場革命,即便在黃金時代激流勇退,卻也值得我們懷念。
逐漸掉隊,但不是Walkman 的錯
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流行音樂的發展,實體音樂市場走向巔峰時期。
日本索尼公司在1979 年推出首款Walkman 隨身聽設備,Walkman—TPS-L2,這是一台便攜式磁帶播放器。不僅在形態上有所創新,索尼還將Mega Bass 音效帶到了隨身聽產品中,掀起一場“音效革命”。

(圖源:索尼)
由於實體音樂產業的火爆,音像製品和存儲介質也在快速迭代。上世紀九十年代,不少唱片公司嘗試推出實體CD 唱片,也就是我們今天口中的“唱片”,逐漸取代磁帶。而索尼在1984 年就推出了第一款便攜式CD 播放器——Discman:D-50,一直走在潮流最前端。
Walkman 脫離主流市場,從數字音樂崛起開始。
2001 年,蘋果公司推出初代iPod,作為一款支持MP3 數字格式的音樂播放器,契合了當時逐漸興起的數字音樂市場。2003 年,iTunes Store 上線,在這個數字商店裡,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購買數字音樂、數字圖書以及數字電影。

(圖源:Apple Newsroom)
而這時的索尼,也推出首款支持數字音樂格式的音樂播放器,NW-MS70D。很可惜,這台隨身聽並不支持逐漸流行的MP3 格式,僅支持自家開發的ATRAC 格式。儘管索尼也推出了Sony Connect 在線商店,對標蘋果的iTunes Store,但顯然沒有成功。
次年,索尼向MP3 音樂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事實上,數字音樂時代的到來,其核心從硬件轉移到“內容+ 硬件+ 生態服務”的新時代,雖然索尼在產品設計和硬件配置上有足夠的優勢,但也抵不住蘋果一套“組合拳”的威力。

(圖源:MoonAudio)
Walkman 逐漸朝著專業領域發展,例如2016 年發布的WM-1Z,被廣大發燒友尊稱為“金磚”。而在隨身聽領域看似發展得更好的iPod,在2022 年正式宣告停產。
總的來說,Walkman 在數字音樂時代到來之前,一直引領音樂市場的發展,從磁帶、MD 再到CD,幾乎每一個階段都有Walkman 產品的身影。但在數字音樂時代到來之際,索尼的傲嬌,導致Walkman 逐漸掉出主流隊伍。
驚人的創新力,Walkman 曾經如此“瘋狂”
作為索尼公司曾經的“頂樑柱”產品,Walkman 在掉隊前的二十餘年時間裡,一直擁有旺盛的創新力。
經典中的經典,不得不提到索尼的第一款Walkman。在電影《銀河護衛隊》中,TPS-L2 以男主角“星爵”母親留給他的遺物重新走到大眾的視野中,這款誕生已有四十年曆史的隨身聽,再次走紅。

(圖源:電影《銀河護衛隊》)
Walkman TPS-L2 的存在,本身就是創新與革命的代名詞,其歷史意義不言而喻。
1994 年,為紀念Walkman 誕生15 週年,索尼推出了WM-EX1 隨身聽。這款設備擁有獨創性的縱向電池倉設計,能夠連續播放36 小時音樂,甚至還支持25 倍速快進/ 倒帶功能。可以說,WM-EX1 簡直是發燒級音樂愛好者的心頭好。
上世紀,不少數碼產品的設計與想法都能跳出條條框框之外,讓很多足夠新奇的功能具現化,儘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設計或許都不夠“聰明”,但還是足夠令人驚豔的。例如WM-WE01。
WM-WE01 是一款非常具有時代衝擊感的隨身聽。在產品定位上,它是一款便攜式磁帶播放器,但支持無線遙控、無線耳機和無線電台功能。由於藍牙技術在1999 年並不成熟,索尼公司利用射頻技術解決了“無線”的使用需求。

(圖源:索尼)
在數字音樂時代,索尼Walkman NW-HD1 絕對是榜上有名的產品。這款發佈於2004 年的MP3 隨身聽設備,最大的特點在於機身內置20GB 的超大存儲空間,續航能力也輕鬆突破30 個小時。

(圖源:satouchi)
此外,還有以女士口紅為設計靈感而創造的NW-E505、與無線耳機融為一體的NWD-W273 以及搭載Android 操作系統的NWZ-ZX1 等。這些產品都體現了索尼公司在隨身聽這一小小產品中發散的無限想像力與創造力。
智能時代,隨身聽還有機會嗎?
業界普遍認為,iPod 為蘋果公司在音樂市場中紮穩根基,由此構建起的智能生態,甚至影響至今。喬布斯在發布首款iPhone時,將其稱作為一台擁有通話功能、能夠連接互聯網的iPod。
而索尼公司也早早地為Walkman 進入智能時代做好了各種鋪墊,只可惜都算不上太成功。
前面我們提到,Walkman 最早並不支持MP3 音頻,於是索尼為其設計了Sony Connect 在線商店,但MP3 終究佔據了主流,索尼的一盤大棋還沒落子就宣告結束了。隨後,智能手機興起,索尼立刻有了新的想法。
2005 年,索尼旗下的移動電話業務品牌索尼愛立信發布了首款搭載Walkman 功能的手機——W800C。隨後,Walkman 頻繁地出現在索尼愛立信推出的新款手機中,這也成為了該品牌的一大特色功能。

(圖源:索尼)
但實際上,Walkman 在大部分機型中的表現都沒有十分出色,反而影響了手機用戶對隨身聽音質的判斷。
Walkman 在手機領域沒有發揮特長,索尼乾脆直接打造“智能隨身聽”——NW-Z1000。這款搭載Android 系統的Walkman,支持通過互聯網下載音樂、在線聽歌,OTA 升級系統,可玩性還是非常豐富的。

(圖源:索尼)
當前的Walkman 隨身聽,大多都已經搭載Android 系統,隨著流媒體音樂平台的崛起,串流音質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音樂發燒友們也擁有了更好的選擇。
寫在最後
在Walkman 誕生的四十餘年時間裡,音樂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但很可惜的是,如今的用戶已不再需要依靠“隨身聽”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圖源:索尼)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磁帶、MD,再到後來的CD、數字音樂,Walkman 在音樂市場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完成了從日常娛樂消費到專業音樂設備的華麗轉身。現階段,Walkman 依然是追求品質音樂和極致聽感的音樂發燒友的不二之選。
不能說Walkman 是被時代拋棄的產品,只是不再適合主流消費者的日常習慣,在更加專業的音頻領域裡,索尼依然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