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和豬的數量激增帶來人類疾病風險
昆士蘭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東南亞野豬和獼猴數量的增加對當地森林構成了威脅,並可能導致疾病在牲畜和人類中傳播。隸屬於昆士蘭大學環境學院的馬修-拉斯金(Matthew Luskin)博士和他的團隊收集並評估了該地區不同地方的物種數量數據、其中一些數據是通過攝像頭網絡收集的。 在東南亞,人類驅動的棲息地變化正在導致野豬和獼猴數量激增,威脅著生態系統並增加了疾病風險。上圖為馬來西亞的一隻獼猴寶寶。圖片來源:生態級聯實驗室 “獼猴和野豬正在佔領東南亞受干擾的森林,”盧斯金博士說。”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人類,因為人類通過伐木和建立棕櫚油農場改變了森林,為這些動物提供了食物和理想的繁殖條件。我們看到,在種植園附近的森林中,野豬和獼猴的數量比未開發的環境中高出400%。這些動物充分利用了農田的優勢,搶食農作物,以富含卡路里的食物為生。”設置和監控相機陷阱讓盧斯金博士近距離地體驗到了數量激增的情況。“我在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遇到了龐大的獼猴部隊–它們在森林邊緣隨處可見,跟著我們,干擾我們的設備,”Luskin 博士說。”起初,這讓我們很沮喪,但後來我們被完全包圍了,這讓我們感到陰森恐怖。”盧斯金博士說,豬和獼猴數量的增加對人類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他說:”COVID-19大流行病的野生動物起源表明,在人類改造的生態系統中,哺乳動物往往攜帶大量病原體,並構成嚴重的人畜共患疾病風險。豬和獼猴都被認為是可傳染給人的疾病的攜帶者,它們是被認為是全球人畜共患病熱點地區最常見的物種。”合作者、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卡洛斯-佩雷斯(Carlos Peres)教授說,在人類改造的熱帶森林中,作為疾病庫的野生動物物種的異常高種群數量經常出現。這項研究再次表明,東南亞人口稠密的農村地區可能是未來人類流行病的源頭。東英吉利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的博士生喬納森-摩爾說,人口爆炸對受影響地區本地植物群的直接影響顯而易見。莫爾說:”豬和獼猴都會在這些原始生態系統中引發一系列負面影響。它們會殺死本地植物的種子和幼苗,吃掉鳥蛋和爬行動物蛋。研究發現,僅馬來西亞豬就使雨林樹木的再生率降低了62%。”研究人員說,需要採取行動盡量減少野豬和獼猴的數量擴張。Luskin 博士說:”由於野豬和獼猴的快速繁殖能力和公眾的強烈抗議,過去管理這些物種數量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沒有人讚成無謂地捕殺野生動物,但過度繁殖的有害物種對社會和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確實需要道德和緊迫的管理解決方案。”